舌-中華語文大辭典
舌舌ㄕㄜˊshé1.人和某些動物口中具有辨別味道、幫助咀嚼和發音等功能的構造。2.舌狀物體。[例]帽~︱鞋~∣火~。3.鈴、鐸內的錘。[例]鈴~。4.姓。5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舌-漢語大字典
舌
《説文》:“舌,在口所以言也,别味也。从千,从口,千亦聲。”按:甲骨文像张口舌向前伸有所移动之形。
(一)shé 《廣韻》食列切,入薛船。月部。
(1)人和动物嘴里辨别滋味、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。《説文·舌部》:“舌,在口所以言也,别味也。”《釋名·釋形體》:“舌,泄也,舒泄所當言也。”《詩·大雅·抑》:“莫捫朕舌,言不可逝矣。”孔㯋達疏:“摸索其舌,是手持之也。”《儀禮·少牢饋食禮》:“佐食,上利,升牢,心舌載于肵俎。”鄭玄注:“心、舌知滋味。”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張儀謂其妻曰:‘視吾舌尚在不?’其妻笑曰:‘舌在也。’儀曰:‘足矣。’”
(2)言语。如:舌战;舌锋。《論語·顔淵》:“惜乎,夫子之説君子也。駟不及舌。”何晏集解引鄭玄曰:“過言一出,駟馬追之不及。”《太玄·餙》:“吐黄酋舌,拑黄聿利,見哲人。”范望注:“舌,言也。”明袁宏道《贈心湛一小師》:“削髮嫌根在,忘言恨舌多。”
(3)像舌的物体。如:帽舌;火舌;箭舌;笔舌。又箕口外伸的部分,即盛物处。《詩·小雅·大東》:“維南有箕,載翕其舌。”《抱朴子·外篇·博喻》:“故鋸齒不能咀嚼,箕舌不能别味。”又箭靶两旁左右伸出的部分。《儀禮·鄉射禮》:“侯道五十弓,弓二寸,以為侯中。倍中以為躬,倍躬以為左右舌;下舌半上舌。”鄭玄注:“左右出謂之舌。”又铃铎中的锤。《書·胤征》“每歲孟春,遒人以木鐸徇于路”孔傳:“木鐸,金鈴木舌,所以振文教。”《鹽鐵論·利議》:“吴鐸以其舌自破。”
(4)姓。《廣韻·薛韻》:“舌,姓。《左傳》:越大夫舌庸也。”
(二)guā 《廣韻》下刮切,入鎋匣。
同“Ѣ\u001D。塞口。《廣韻·鎋韻》:“舌,塞口。《説文》作ѣ\u0002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