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án
1、[
膝襕]xī lán
明 代的一种制服。
2、[
襕笏]lán hù
穿襴袍,执手板。古代官吏朝会时的服饰。
3、[
裙襕]qún lán
1.裙子;裙幅。
2.车上下垂的帷幕。
3.鳖甲边缘的肉质部分。
4、[
襕裙]lán qún
抹胸的别称。
5、[
襕幞]lán fú
穿襴袍,戴幞头。古代宦者常服。
6、[
襕袍]lán páo
古代的一种公服。因其于袍下施横襴为裳,故称。其制始于 北周。
7、[
罗襕]luó lán
古代丝制公服。按官品的高下,有紫襴、绯襴、绿襴等区别。
8、[
袍襕]páo lán
泛指袍服。襴,襴衫。
9、[
碧襕]bì lán
1.绿色的襴衫。为古代执仪仗的卫士所服。
2.指穿碧襴的卫士。
10、[
皂襕]zào lán
古时上下衣相连的黑色服装。
11、[
边襕]biān lán
见“边栏”。
12、[
襕带]lán dài
穿襴衫,系革带。古代士大夫的服饰。《元史·祭祀志五》:“至元 十年三月,中书省命春秋释奠,执事官各公服如其品,陪位诸儒襴带唐巾行礼。”参见“襴衫”。
13、[
白襕]bái lán
古时士人的服装。唐 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黥》:“忽有一人,白襴屠苏,倾首微笑而去。”宋 叶适《送徐洞清秀才入道》诗:“白襴已回施,黄氅犹索钱。”《宋史·舆服志五》:“近年品官緑袍及举子白襴下皆服紫色,亦请禁之。”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乌纱小帽耀人明,白襴浄,角带傲黄鞓。”王季思 校注:“《元史·舆服》记:‘宣圣庙 执事,儒服,软脚唐巾,白襴插领,黄鞓角带,皂鞾。’白襴二句,正写当时儒服。”
14、[
棠苎襕衫]táng zhù lán shān
古代士人的一种衣服。
15、[
三襕贴里]sān lán tiē lǐ
明 代钦赏显贵内臣的一种服饰之名。
16、[
锦襕袈裟]jǐn lán jiā shā
又称为“佛衣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