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è
1、[
稼穑]jià sè
耕种收获。泛指农业劳动。穑(sè):收割谷物。
2、[
穑臣]sè chén
古代称管理农事的大臣。
3、[
农穑]nóng sè
耕种收获。泛指农业生产。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其卿让於善,其大夫不失守,其士竞於教,其庶人力於农穡。”杜预 注:“种曰农,收曰穡。”
4、[
穑民]sè mín
农民。
5、[
田穑]tián sè
1.耕作。唐 刘言史《买花谣》:“杜陵 村人不田穡,入谷经谿復缘壁。”
2.收获的谷物。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下》:“市肆腾踊,则减价而出;田穡丰羡,则增糴而收。”
6、[
桑穑]sāng sè
指农桑之事。
7、[
穑养]sè yǎng
谓退隐务农。
8、[
穑事]sè shì
农事。
9、[
务穑]wù sè
务农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一年》:“修城郭,贬食省用,务穡劝分。”三国 蜀 诸葛亮《为后帝伐魏诏》:“每从菲薄以益国用,劝分务穡以阜民财。”隋 牛弘《先农歌》:“亲事朱弦,躬持黛耜,恭神务穡,受禧降祉。”
10、[
蚕穑]cán sè
蚕桑和耕种。泛指农活。
11、[
穑夫]sè fū
农夫。
12、[
宝穑]bǎo sè
1.仙家谷物。
2.为谷物的美称。
13、[
穑地]sè dì
农田。
14、[
稷穑]jì sè
谓 后稷 教民播种五谷。
15、[
穑督]sè dū
谓督导农事。
16、[
穑人]sè rén
农夫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边鄙不耸,民狎其野,穡人成功。”《墨子·兼爱中》:“不为众庶侮鰥寡,不为暴势夺穡人黍、稷、狗、彘。”《宋书·袁湛传》:“明劝课之令,峻纠违之言,则嬾惰无所容,力田有所望,力者欣而惰者惧,则穡人劝矣。”唐 柳宗元《终南山祠堂碑》:“贞元 十二年,夏洎秋不雨,穡人焦劳,嘉穀用虞。”
17、[
耕穑]gēng sè
耕种和收获。泛指农事。
18、[
本穑]běn sè
犹稼穑。
19、[
秋穑]qiū sè
秋季农事。指秋收。《周礼·春官·肆师》“社之日,涖卜来岁之稼”唐 贾公彦 疏:“涖卜来岁之稼者,祭社有二时,谓春祈秋报,报者,报其成熟之功。今卜者来岁亦如今年宜稼,以不但春稼秋穡,不言穡而言稼者,秋穡由於春稼,故据稼而言之。”
20、[
产穑]chǎn sè
耕获,稼穑。
21、[
省穑]shěng sè
见“省嗇”。
22、[
务本力穑]wù běn lì sè
努力从事农业劳动。
23、[
瞻蒲劝穑]zhān pú quàn sè
看见菖蒲初生,便督促农民及时耕种。语本《吕氏春秋·士容论》:“冬至後五旬七日,菖始生。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,於是始耕。”南朝 陈 徐陵《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》:“於是鎮之以清静,安之以惠和。望杏敦耕,瞻蒲勸穡。室歌千耦,家喜萬鍾。”
24、[
不稼不穑]bù jià bù sè
稼:播种;穑:收获谷物。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