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í
1、[
识字]shí zì
认识文字:读书~。注音~。~课本。
2、[
识别]shí bié
辨别;辨认:~真伪。
3、[
有识之士]yǒu shí zhī shì
有见识的人;有眼光的人。
4、[
识相]shí xiàng
会看别人的神色行事;知趣:我劝你~点,别自讨没趣。
5、[
学识]xué shí
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:~渊博。
6、[
意识]yì shí
yì shí的又音。义同“意识yì shí”。
7、[
共识]gòng shí
共同的认识:经过多次讨论,双方消除了分歧,达成~。对国家前途的~使他们成为挚友。
8、[
相识]xiāng shí
1.彼此认识:素不~。~多年。
2.相识的人:旧~。老~。成了~。
9、[
结识]jié shí
跟人相识并来往:这次出访,~了许多国际友人。
10、[
辨识]biàn shí
辨认;识别:~足迹。烟雨蒙蒙,远处景物~不清。
11、[
赏识]shǎng shí
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。
12、[
识破]shí pò
看穿(别人的内心秘密或阴谋诡计):~机关。~阴谋。
13、[
胆识]dǎn shí
胆量和见识:~非凡。
14、[
识记]shí jì
心理学名词。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。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,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。它是记忆的必要前提。
15、[
有识]yǒu shí
1.有见识。汉 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夫以 秦 楚 之强而报讎於弱 薛,譬之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,必不留行矣。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下·灵思何皇后》:“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,后遂因 何氏 倾没 汉 祚焉。”元 孔齐《至正直记·防微杜渐》:“有识之男子,必当絶之于始,慎勿使妇人姑息,伤大义也。”郭沫若《羽书集·忠告日本政治家》:“壮年入贵族院,曾锐意于贵族院之改革,日本 的有识者都以为这位贵公子是相当有为。”
2.指有见识的人。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,一人之毁而去臣,臣恐天下有识闻之,有以闚陛下也。”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微过斥退,久不復用,有识所惜,儒士痛心。”
3.指成年或能晓事之年。《文选·张华<答何劭>诗之二》:“自予及有识,志不在功名。”吕延济 注:“有识,自三十成立之后。”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户部·劝农》:“然余初有识时,尚见劝农旧扁于府署之门。”清 王夫之《石崖先生传略》:“及 夫之 有识而侍兄,先於 敞 者十餘年,敞 所未及知而 夫之 知之。”
4.佛教语。犹有情。南朝 梁 慧皎《高僧传·诵经·释法宗》:“释法宗,临海 人。少好游猎,尝於 剡 遇射孕鹿,堕胎。鹿母御箭,犹就地舐子。宗 乃悔悟,知贪生爱子是有识所同。於是摧弓折矢出家业道。”参见“有情”。
16、[
识货]shí huò
能鉴别货物的好坏:不怕不~,就怕货比货。
17、[
识趣]shí qù
知趣,不惹人讨厌。
18、[
鉴识]jiàn shí
亦作“鉴识”。审察辨识的能力。多指识别人才。
19、[
才识]cái shí
才能和见识:~卓异。
20、[
识见]shí jiàn
知识和见闻;见识
21、[
博识]bó shí
学识丰富:多闻~。
22、[
唯识]wéi shí
佛教语。谓一切事物皆为人的耳、目、口、鼻、身、意、神识、灵性等八识所变现,没有心外之物。
23、[
八识]bā shí
佛教法相宗术语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为前六识。亦名六根。末那为第七识,意谓执持我见。阿赖耶为第八识,意为藏,谓能藏一切法,即所谓神识、性灵,合称八识。《天地八阳神咒经》:“云何名八识?眼是色识,耳是声识,鼻是香识,舌是味识,身是触识,意是分别识。六根是六识。舍藏识,阿赖耶识,是名曰八识。” 清 龚自珍 《最录八识规矩颂》:“师復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,大纬在四分,乃製此颂一十二章,分四大支,初三颂眼等识,次三颂意识,次三末那,次三赖耶。” 章炳麟 《国故论衡·明见》:“ 孙卿 又曰:‘心也者,道之工宰也;道也者,治之经理也。’其能知八识者矣。”
24、[
旧识]jiù shí
1.旧时相识。
2.旧日有交往的人;老朋友;旧交;旧知。
25、[
辩识]biàn shí
通晓。
26、[
史识]shǐ shí
修史的见识。
27、[
器识]qì shí
指人的气魄和见识。
28、[
识透]shí tòu
看穿;理解透彻。
29、[
藏识]cáng shí
佛教语。法相宗“八识”中第八识“阿赖耶识”的意译。谓含藏一切善恶因果种子之识。
30、[
识拔]shí bá
赏识并提拔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崔林传》“子 述 嗣”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《晋诸公赞》:“初,林 识拔同郡 王经 於民伍之中,卒为名士,世以此称之。”宋 王安石《已除观使乞免使相札子》:“且臣蒙陛下识拔,序之羣臣之右。”清 薛福成《庸盦笔记·史料一·巡抚折藩司之焰》:“昆明 何根云 制军(何桂清)总督 两江,王壮愍公(王有龄)素为所识拔,以一盐大使,不数年间荐擢至 江苏 布政使。”
31、[
新识]xīn shí
犹新交。
32、[
眼识]yǎn shí
1.佛教语。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。南朝 梁简文帝《六根忏文》:“眼识无明,易倾朱紫。”
2.眼光;见识。黄中黄《孙逸仙》:“李(李鸿章)无理议之信念,復无观察大局之眼识。”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三章第二节:“然萌芽时代,岂能以今日我辈数千年后之眼识訾议之耶?”郭沫若《创造十年续篇》五:“吴稚晖 的眼识的确精明,他于风尘中发现俊士。”
33、[
识量]shí liàng
识度。
34、[
特识]tè shí
独立的见解。
35、[
恶识]è shí
冒犯;得罪。元 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第二折:“我!我!我!举什么千钧鼎,恶识了西 秦。”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折:“我则怕恶识多年旧面皮,展转猜疑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六一回:“你这歪狗才,不要恶识他便好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若是而今赶逐了他去,不但恶识了,把从前好情多丢去,却怎生了结姐姐?”
36、[
妙识]miào shí
深知;精通。
37、[
识取]shí qǔ
辨别。
38、[
图识]tú shí
谓以图作标记。
39、[
洽识]qià shí
知识丰富。
40、[
的识]de shí
确切的认识。
zhì
1、[
款识]kuǎn zhì
钟鼎器物上所刻的文字。后世书画上的题名也称款识。识(zhì)。
2、[
博闻强识]bó wén qiáng zhì
见闻广博,记忆力强。也说博闻强记。
3、[
附识]fù zhì
附在文章、书刊上的有关记述:再版~。
4、[
识念]zhì niàn
犹记忆。
5、[
表识]biǎo zhì
亦作“表帜”。标记;标帜。
6、[
心存目识]xīn cún mù zhì
指对某种事物心中已有深刻的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