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í
1、[
穨响]tuí xiǎng
犹馀响。南朝 宋 何承天《朱路篇》:“逸韵腾天路,穨响结城阿。”
2、[
穨阙]tuí quē
倾塌缺损。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汝水》:“澧水 又东逕 叶公庙 北,庙前有 公子高 诸梁 碑。旧 秦 汉 之世,庙道有双闕几筵,黄巾之乱,残毁穨闕。”一本作“頽闕”。
3、[
穨亏]tuí kuī
衰败缺损。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上·崔琦》:“爰暨末叶,渐已穨亏。贯鱼不叙,九御差池。”
4、[
穨弛]tuí chí
脱落;弃置。清 朱仕琇《乐闲图序》:“先生年五十一,正古人服官政之年,韜櫝藏器,未竟其施,乃穨弛朝服,黑髮坚齿,与二三野者,磯钓岫游。”
5、[
扺穨]zhǐ tuí
犹抵陒。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:“赫然奋发,因危扺穨……移宝器於将兴,推亡 汉 於已坠,实神机之至会,风发之良时也。”一本作“抵頽”。
6、[
穨云]tuí yún
1.柔软的云。亦以喻指女子松柔的发髻。唐 崔融《嵩山启母庙碑》:“玄女以明月为珠,素女以穨云作髻。”清 陈裴之《香畹楼忆语》:“抛却鸳衾兜凤舄,髻子穨云乍綰。”
2.坠落的云。参见“穨云駃雨”。
7、[
穨废]tuí fèi
颓毁荒废。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:“太尉 赵熹 以为太学、辟雍皆宜兼存,故并传至今。而顷者穨废至为园採芻牧之处。”
8、[
穨唐]tuí táng
1.陨坠貌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李安国 穨唐如玉山之将崩。”
2.委靡不振貌。清 龚自珍《语录》:“一则暮年穨唐,新亦无所见闻,而旧时所得,与精力而俱谢,此愚不肖之不及也。”
9、[
穨陵]tuí líng
衰替。《后汉书·赵咨传》:“自 成 康 以下,其典稍乖。至於 战国,渐至穨陵,法度衰毁,上下僭杂。”李贤 注:“穨陵,谓穨废陵迟。”
10、[
穨丧]tuí sāng
消极;颓唐。章炳麟《俱分进化论》:“吝惜身命希於苟安而止者,所在皆是。风教陵迟,志节穨丧,其进於恶也,盖已甚矣。”
11、[
虺穨]huī tuí
见“虺頽”。
12、[
穨顔]tuí yán
犹衰颜。容颜衰老。清 姚鼐《一青仲孚往金陵访属耕南三丈消息》诗:“城中前辈尽穨颜,混迹 刘伶 尚闭关。”
13、[
踏穨]tà tuí
亦作“蹋穨”。谓履于险地。晋 葛洪《抱朴子·酒诫》:“或登危蹋穨,虽堕坠,而不觉以 吕梁 之渊为牛迹也。”
14、[
穨坏]tuí huài
败坏。清 龚自珍《上大学士书》:“大官不谈掌故,小臣不立风节,典法陵夷,纪纲穨坏,非一日之积,可胜痛哉!”
15、[
坻穨]dǐ tuí
见“坻隤”。
16、[
穨败]tuí bài
犹败坏。宋 朱熹《<大学章句>序》:“教化陵夷,风俗穨败。”一本作“頽败”。
17、[
穨龄]tuí líng
衰年;垂暮之年。晋 陶潜《九日闲居》诗:“酒能祛百虑,菊解制頽龄。”南朝 齐 谢朓《白石岩下径行田》诗:“旧业横海外,芜秽积穨龄。”清 姚鼐《大观亭》诗:“举目衰林如脱髮,几人採鞠制穨龄。”
18、[
碎瓦穨垣]suì wǎ tuí yuán
形容残破、毁废的建筑。明 刘基《郁离子·天道》:“是故碎瓦穨垣,昔日之歌楼舞馆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