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ē
1、[
磕头]kē tóu
旧时的礼节,跪在地上,两手扶地,头近地或着地。
2、[
磕碰]kē pengr
1.东西互相撞击。2.人和东西相撞。
3、[
磕巴]kē ba
1.口吃:说话~。
2.口吃的人。
4、[
死磕]sǐ kē
和某人或某事作对到底的意思。
5、[
磕睡]kē shuì
睡眠。亦指倦极小睡。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二:“恰如磕睡,彊自唤醒,唤之不已,终会醒。”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·惊梦》:“孩儿,孩儿,你为甚磕睡在此?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七回:“其时那促狭鬼约定的朋友,正坐在房里等做戏,听説是魔头到了,便伏在桌上,假装磕睡。”李劼人《死水微澜》第五部分七:“老爷曾说过:‘小孩子,磕睡是多些!’”
6、[
磕打]kē da
把东西(主要是盛东西的器物)向地上或较硬的东西上碰,使附着的东西掉下来:他~了一下烟袋锅儿。抽屉里的土太多,拿到外边去~~吧!
7、[
硠磕]láng kē
1.亦作“硠礚”。雷声。
2.物相击声。
8、[
磕诈]kē zhà
方言。犹敲诈。
9、[
磕撞]kē zhuàng
1.碰撞;撞击。宋 范仲淹《奏辩陈留移桥》:“据案帐上开説,所损舟船五十五隻内,五十隻因风并相磕撞致损,只有五隻因桥致损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五回:“宋江 读罢,叫声苦……自把头去壁上磕撞,大哭起来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九回:“这 祁伯常 从山上衝下,夹石带人,不惟被水,更兼那石头磕撞得骨碎肉糜,搁在一枝枣树枝上。”
2.形容劳碌奔波。茅盾《虹》七:“她此时万不料还要在这崎岖的 蜀 道上磕撞至二三年之久。”
10、[
砰磕]pēng kē
1.亦作“砰礚”。象声词。疾雷声。《文选·扬雄<羽猎赋>》:“鳧鷖振鷺,上下砰礚,声若雷霆。”李善 注:“言鸟飞上下,翅翼之声若雷霆也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论仙》:“而人君撞千石之鐘,伐雷霆之鼓,砰磕嘈巘,惊魂荡心。”唐 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长啸》:“初则发声调畅,稍加散越。须臾,穹窿砰磕,雷鼓之旨,忽復震骇,声如辟歷。观者莫不倾悚。”宋 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一》:“须臾,穹窿砰磕,写雷鼓之音。”
2.象声词。水流激荡声。元 贡师泰《河决》诗:“今年 黄河 决,长堤没深渊……怒声恣砰磕,悍气仍洄漩。”清 魏源《中四明山诗》之一:“悬流数千尺,九天陨砰礚。”
11、[
磕膝]kē xī
见“磕膝盖”。
12、[
磕匝]kē zā
亦作“磕帀”。围;环绕。
13、[
拌磕]bàn kē
碰击;摩擦。
14、[
磕扑]kē pū
1.双膝同时着地的声音。
2.心跳声。
15、[
磕碜]kē chen
是北方用的俚语,就是长的难看、恶心、丑陋的意思。
16、[
嗓磕]sǎng kē
亦作“嗓嗑”。讥刺;挖苦。
17、[
窣磕]sū kē
象声词。
18、[
磕瓜]kē guā
皮棒槌。
19、[
磕頟]kē é
见“磕额”。
20、[
碰磕]pèng kē
相撞,冲撞。
21、[
跌磕]diē kē
1.碰撞。
2.困顿;挫折。
22、[
硼磕]péng kē
1.象声词。音乐声。
2.象声词。雷声。
23、[
毛磕]máo kē
瓜子,多指葵花籽~。
24、[
磕答]kē dá
见“磕搭”。
25、[
磅磕]bàng kē
见“磅礚”。
26、[
磕喳]kē zhā
见“磕擦”。
27、[
磕绊]kē bàn
1.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。2.形容事情遇到困难、挫折,不称心,不顺利。
28、[
排磕]pái kē
犹指摘。
29、[
磕搭]kē dā
亦作“磕答”。亦作“磕塔”。犹言一下子,突然。形容时间短促。
30、[
輷磕]hōng kē
1.见"輷"。
31、[
駖磕]líng kē
亦作“駖礚”。车骑众多声。
32、[
轰磕]hōng kē
见“轰輵”。
33、[
磕槎]kē chá
见“磕叉”。
34、[
敲磕]qiāo kē
1.敲诈。
2.见“敲搕”。
35、[
磕帀]kē zā
见“磕匝”。
36、[
磕竹]kē zhú
用两块瓢形的竹、木片占卜吉凶。俗称笃笤。
37、[
磕伏]kē fú
方言。俯卧;趴。
38、[
訇磕]hōng kē
见“訇礚”。
39、[
磕硼]kē péng
见“磕碰”。
40、[
撞磕]zhuàng kē
碰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