禜-中華語文大辭典
禜禜ㄩㄥˋyònɡㄩㄥˇyǒnɡ古代一種祭拜日月、星辰、山川等的祭祀,以消災除禍。
禜-漢語大字典
禜
《説文》:“禜,設緜蕝為營,以禳風雨雪霜水旱癘疫於日月星辰山川也。从示,榮省聲。一曰禜,衛使灾不生。《禮記》曰:‘雩禜祭水旱。’”王筠句讀:“上云‘為營’,則聲兼義,故言從。它字凡言從इި\u0005,無不言熒省聲也。”
yǒng(旧读yíng) 《廣韻》為命切,去映云。又永兵切。耕部。
(1)祭名。古代以绳束茅圈地,作为临时祭祀之所,对日月星辰山川致祭,以禳除灾害。《爾雅·釋天》:“禜,祭也。”《説文·示部》:“禜,設緜蕝為營,以禳風雨雪霜水旱癘疫於日月星辰山川也。”《廣韻·映韻》:“禜,祭名。”《周禮·地官·黨正》:“春秋祭禜亦如之。”鄭玄注:“禜謂雩禜水旱之神,蓋亦為壇位,如祭社稷云。”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山川之神,則水旱癘疫之災,於是乎禜之;日月星辰之神,則雪霜風雨之不時,於是乎禜之。”孔穎達疏:“日月山川之神,其祭非有常處,故臨時營其地,立攅表,用幣告之,以祈福祥也。攅,聚也,聚草木為祭處耳。”《晋書·束晳傳》:“禜山川而霖雨息。”也指预防灾害之祭。《説文·示部》:“禜,衛使灾不生。”段玉裁注:“此字義之别説也。上言禳之於已至,此言禦之於未來。”
(2)用同“營”。《目連變文》:“内之一分,用充慈父之衣糧;更分資財,禜齋布施於四遠。”
(3)用同“榮”。《敦煌變文集·維摩詰經講經文》:“令知幻質之非堅,遣語禜花之不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