稉-辞源3
【稉】12画 2195·6 jīng ㄐㄧㄥ 古行切,平,庚韻,見。陽部。不黏的稻。同“秔”。也作“粳”。漢書八七下 揚雄傳 長楊賦:“馳騁稉稻之地,周流梨栗之林。”文選作“秔稻”。文選 晉 左太沖(思)魏都賦:“水澍稉稌,陸蒔稷黍。”參見“秔”。
稉-中華大字典
1、稉釋文:俗秔字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更聲也。陸德明曰。~與粳皆秔俗字。
2、秔讀音:居行切,音庚,庚韻。釋文:稻屬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凡言屬者。以屬見別也。言別者。以別見屬也。重其同。則言屬。~爲稻屬是也。重其異。則言別。稗爲禾別是也。稻有至黏者。稬是也。有次黏者。稉是也。有不黏者。稴是也。稉比於稬。則爲不黏。比於稴。則尙爲黏。稉與稴爲飯。稬以釀酒爲餌餈。散文、稉亦偁稻。對文則別。
〔按玉篇作稻也。今通作稉。俗作粳〕。
3、粳釋文:秔或字。見《集韻》。
〔按玉篇。不黏稻。亦作秔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