絸-中華大字典
1、絸釋文:繭或字。見《說文》。
2、繭讀音:吉典切,音趼,銑韻。釋文:
❶蠶衣也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衣者、依也。蠶所依曰蠶衣。蠶不自有其衣。而以其衣衣天下。此聖人之所取法也。
〔按蠶三眠後。吐絲爲~。形如甕然。以~被體而化蛹。繅其~乃成絲。引申之、凡蟲縈絲如甕形者皆曰~〕。
❷胝也。《國策宋策》:百舍重~。
〔注〕:重~。累胝也。
〔按漢書敍傳。申重~以存荆。注云。足下傷起。形如~也〕。
❸衣著也。《禮記玉藻》:纊爲~。縕爲袍。
〔注〕:~、衣有著之異名也。
〔按釋名釋采帛。煮~曰莫。莫、幕也。貧者著衣。可以幕絡絮也。或謂之牽離。煮熟爛牽。引使離散。如綿然也〕。
❹單衣也。《左襄二十一年傳》:重~衣裘。
❺䙱衣也。《禮記雜記》:~衣裳。
〔注〕:~衣裳者。若今大䙱也。
〔按釋名釋衣服。䙱、屬也。衣裳上下相聯屬也〕。
❻~~。言容也。《禮記玉藻》:言容~~。
〔注〕:~~、猶綿綿。聲氣微也。
絸-辞源3
【絸】13画 2691·2 jiǎn ㄐㄧㄢˇ 古典切,上,銑韻,見。元部。同“繭”。説文:“繭,蠶衣也。……絸,古文繭从糸見。”宋 劉蒙山 春日田園雜興詩:“村婦祈蠶分麪絸,老農占歲説泥牛。”(宋 吳渭編 月泉吟社詩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