縗-中華語文大辭典
縗缞ㄘㄨㄟcuī〈書〉用粗麻布織成的喪服,服三年之喪所穿。[例]孝廉~絰臥苫塊,北面稱孤(《聊齋志異‧卷七‧金和尚》)。
縗-漢語大字典
縗
〔缞〕
《説文》:“縗,服衣。長六寸,博四寸,直心。从糸,衰聲。”
(一)cuī 《廣韻》倉回切,平灰清。微部。
古时丧服,用粗麻布制成,披于胸前。服三年之丧(臣为君、子为父、妻为夫)者用之。亦作“衰”。《説文·糸部》:“縗,服衣。”段玉裁改为“喪服衣”,注曰:“縗,經典多叚借衰為之。”桂馥義證:“蓋獨指當ޤ؋拭淚佩巾也。”《儀禮·喪服》“斬衰裳”唐陸德明釋文:“字又作縗。”《左傳·襄公十七年》:“齊晏桓子卒,晏嬰麤縗斬。”杜預注:“斬,不絹之也;縗在胸前;麤,三升布。”晋潘岳《西征賦》:“蹇哭孟以審敗,襄墨縗以授戈。”
(二)suī 《類篇》蘇回切,平灰心。
编鹭羽为衣。《類篇·糸部》:“縗,編鷺羽為衣。”
(三)shuāi 《類篇》雙隹切,平脂生。
鹭首毛。《類篇·糸部》:“縗,鷺首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