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í
1、[
羁縻]jī mí
笼络牵制(旧多指笼络牵制藩属)。縻(mí)。
2、[
断縻]duàn mí
断绳。形容下泪之多。
3、[
豢縻]huàn mí
谓受豢养和笼络。明 张居正《答巡抚高凤翥》:“彼既年老志偷,而其众皆不欲行,又豢縻於我之服食已久,无復曩时之飇疾。”
4、[
缠縻]chán mí
犹缠绕。
5、[
缨縻]yīng mí
拘系。
6、[
鸿縻]hóng mí
巨大的绳索。
7、[
系縻]xì mí
1.犹羁绊。
2.羁留;牵缠。
8、[
縻烂]mí làn
犹糜烂。縻,通“靡”。
9、[
縻絷]mí zhí
拘禁。《资治通鉴·陈宣帝太建十二年》:“取金之事,虚实难明,今一旦代之,或惧罪逃逸;若加縻縶,则自 郧公 以下,莫不惊疑。”胡三省 注:“谓繫缚也。”
10、[
縻职]mí zhí
被职务牵制束缚。
11、[
縻军]mí jūn
指受牵制而不能灵活机动的军队。
12、[
縻费]mí fèi
耗费;浪费。縻,通“靡”。《广弘明集》卷二八引 北齐 魏收《为武成帝以三台官为大兴圣寺诏》:“有司过实,匠人逞功,氓庶劳止,縻费难量。”唐 刘禹锡《论废楚州营田表》:“今则徒有縻费,鲜逢顺成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孝宗乾道九年》:“言其凋弊之因……有纲运水脚钱之縻费。”清 黄景仁《春风袅娜·中秋夜使院对月》词:“闻题句,縻费芭蕉。”
13、[
縻漫]mí màn
指畦堰损碎浸漫。縻,通“靡”。
14、[
拘縻]jū mí
1.拘禁;拘留。宋 叶适《蔡知閤墓志铭》:“虏有 杨桩,数至 光州,献攻守策,实覘我,守不悟,輒上闻。公奏拘縻内地,从之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建炎二年》:“明日,庶 见 端,为言己自劾待罪,端 乃拘縻其官属,又夺 庶 节制、使印而遣之。”清 采蘅子《虫鸣漫录》卷二:“庆 先拘其僕,讯之良是,乃就席上拘縻焉。”
2.束缚羁绊。宋 惠洪《次韵过醴陵驿》:“此生一寄耳,梦幻相拘縻。”金 刘迎《题刘德文戏綵堂》诗:“拘縻岂合坐冗曹,献纳直宜趋禁所。”
15、[
虚縻]xū mí
犹虚糜。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内阁二·两殿两房中书》:“自近年来鬻爵事兴,文华、武英 两殿中书舍人,俱许入貲直拜,不復考校艺能,人竟以异流目之。且俱虚縻公廩,不从事於濡染。”清 袁枚《续新齐谐·打破鬼例》:“廩有粮,官有俸,皆国家钱粮,不可虚縻。”
16、[
縻系]mí xì
拘禁,束缚。
17、[
縻绠]mí gěng
绳索。
18、[
长縻]cháng mí
长的绳索。
19、[
縻络]mí luò
拘囚。
20、[
縃縻]xū mí
胥靡。系缚。
21、[
縻纼]mí zhèn
牵牛的缰绳。
22、[
绠縻]gěng mí
1.绳索。
2.喻雨水泻注貌。
23、[
酴縻酒]tú mí jiǔ
见“酴醿酒”。
24、[
碎首縻躯]suì shǒu mí qū
犹言粉身碎骨。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。同“碎首糜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