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é
1、[
耄耋]mào dié
指老年;高龄(耋:七八十岁的年纪):~之年。寿登~。
2、[
耋嗟]dié jiē
老年而忧叹。
3、[
大耋]dà dié
古八十岁曰耋。一说指七十岁。故以“大耋”指老年人,或指高龄。《易·离》:“九三,日昃之离,不鼓缶而歌,则大耊之嗟,凶。”唐 孟郊《晚雪吟》:“小儿击玉指,大耋歌圣朝。”宋 陆游《书志》诗:“况今蒲柳姿,俛仰及大耋。”清 姚鼐《汇香七叔父八十寿序》:“大耋之年,於里中时会亲族,康强娱乐,不知世有缺陷之事。”
4、[
老耋]lǎo dié
犹老迈。
5、[
耋寿]dié shòu
高寿之人;老人。
6、[
乡耋]xiāng dié
同乡老人。耋,七八十岁。
7、[
龆耋]tiáo dié
幼童和老人。
8、[
耋耄]dié mào
高寿。《晋书·李重传》:“臣访 冲 州邑,言其虽年近耋耄,而志气克壮;耽道穷藪,老而弥新。”宋 叶适《忠翊郎武学蔡君墓志铭》:“不尽年可戚嗟兮,儻耋耄渠不为之欢欣!”清 刘大櫆《程太夫人寿序》:“八十、九十者所在多有,惟无德以堪之,则虽有耋耄期颐之寿,与朝菌不殊也。”
9、[
耋艾]dié ài
指高寿的人。
10、[
齿耋]chǐ dié
年老。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臣 光 智谋浅短,犬马齿臷,诚恐一旦颠仆,无以报称。”颜师古 注:“臷,老也。读与耋同。”三国 魏 吴质《答魏太子笺》:“时迈齿臷,犹欲触匈奋首,展其割裂之用也。”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瞿萨旦那国》:“其王迁都作邑,建国安人,功绩已成,齿耋云暮,未有胤嗣,恐絶宗绪。”
11、[
稚耋]zhì dié
老少;老人与幼儿。
12、[
耇耋]gǒu dié
亦作“耉耋”。老年人;老前辈。清 龚自珍《最录南唐五百字》:“眷锡曼羡,耉耋纯嘏。”清 龚自珍《送丁若士履恒》诗:“勿数耉耋数平辈,蔓及 洪 管 庄 张 周。”
13、[
耋民]dié mín
年高望重之民。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淄水》:“耋民 河间 赵嶷 颂云:‘敷化未朞,元泽潜施;枯源扬澜,涸川涤陂。’”
14、[
童耋]tóng dié
犹童叟。
15、[
耆耋]qí dié
1.老年。《礼记·射义》:“幼壮孝母,耆耋好礼。”郑玄 注:“耆、耋皆老也。”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伏见处士 巴郡 黄错、汉阳 任棠,年皆耆耋,有作者七人之志。”《周书·武帝纪上》:“军民之间,年多耆耋;眷言衰暮,宜有优崇。”
2.指老人。《旧唐书·陆贽传》:“绥辑黎蒸,优问耆耋。”宋 陆游《谢致仕表》:“继粟继肉,以养贤才;祝鯁祝噎,以礼耆耋。”
16、[
髦耋]máo dié
高年长寿。髦,通“耄”。清 方履籛《清故江西广信府知府康公神道碑》:“即为设严禁,宣明教,延诱髦耋,賙养贫弱,未及朞月,釐然更悔。”参见“耄耋”。
17、[
暮耋]mù dié
指年老。明 杨慎《酬袁永之·书自阳朔寄来》诗:“伊予嗟暮耋,顒子掞天宸。”
18、[
耋吏]dié lì
老吏。
19、[
耋老]dié lǎo
1.年老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以伯舅耋老,加劳,赐一级,无下拜。”杜预 注:“七十曰耋。”汉 桓宽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“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,其餘衣麻枲而已,故命曰布衣。”
2.老年人。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君如矜此丧人,锡之不毛之地,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。”何休 注:“谦不敢多索丁夫,愿得主帅一二老夫以自安。”
20、[
遗耋]yí dié
经历世变的老年人。唐 刘禹锡《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》:“三至郎署,坐成遗耋,蹭蹬 江 东,栖栖没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