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ǎng
1、[
嗓子]sǎng zi
1.喉咙:~疼。
2.嗓音:放开~唱。
2、[
嗓音]sǎng yīn
说话或歌唱的声音:~洪亮。
3、[
嗓门]sǎng mén
嗓音。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九:“她的嗓门很高,和平日在车厂与车夫们吵嘴时一样。”赵树理《三里湾·黄沙沟口》:“﹝青年妇女们﹞用不高不低的嗓门,非正式地唱着本地的‘小落子’戏。”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一章:“她说的很快,有时竟忘情地提高了尖嗓门。”
4、[
清嗓]qīng sǎng
一种使痰从咽喉排出的带有声音的努力。
5、[
小嗓]xiǎo sǎng
京剧、昆曲等戏曲中花旦、青衣、小生演唱时的嗓音。
6、[
颈嗓]jǐng sǎng
指颈部。
7、[
嗓牙]sǎng yá
臼齿,磨 牙,槽齿。
8、[
声嗓]shēng sǎng
嗓音、声音。
9、[
倒嗓]dǎo sǎng
指戏曲演员嗓音变低或变哑。
10、[
嗓黄]sǎng huáng
见“嗓癀”。
11、[
食嗓]shí sǎng
指食管。
12、[
嗓磕]sǎng kē
亦作“嗓嗑”。讥刺;挖苦。
13、[
本嗓]běn sǎng
说话或歌唱的时候自然发出的嗓音。
14、[
攮嗓]nǎng sǎng
亦作“攮顙”。填喉咙。谓人吃相不雅,狼吞虎咽者的不敬之词。含讥讽义。
15、[
嗓癀]sǎng huáng
亦作“嗓黄”。患于喉咙的炭疽病,患时咽喉发生脓疱或痈。
16、[
吭嗓]kēng sǎng
喉咙,嗓子。
17、[
嗓眼]sǎng yǎn
亦称“嗓子眼”。喉咙口。《诗刊》1977年第9期:“乡亲嘱咐好多话,一起哽在嗓眼中。”《当代》1981年第2期:“不知咋回事,呼地一家伙,葛云卿 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儿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5期:“堵在我嗓眼下的语句,猛然间被 菲菲 这个有损于我尊严的六十七分驱除得干干净净!”
18、[
嗓嗑]sǎng kè
见“嗓磕”。
19、[
公鸭嗓]gōng yā sǎng
“公鸭嗓”指对尖锐声音嗓音的一种偏贬义形容,像鸭子啼叫一样的嗓音。
20、[
沙漠嗓]shā mò sǎng
形容都市年轻人在讲话多时、嗨歌时、吃辣时、吸烟后等,过度用嗓及过度刺激喉咙时,咽喉不舒服的状态。
21、[
村声泼嗓]cūn shēng pō sǎng
犹言粗声粗气。
22、[
开喉顿嗓]kāi hóu dùn sǎng
清通一下嗓喉,准备演唱或发言等。
23、[
挠喉捩嗓]náo hóu liè sǎng
指违腔走调,不合声律。
24、[
牛嗓管树]niú sǎng guǎn shù
牛嗓管树生于沟边或密林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