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ǒng
1、[
肿胀]zhǒng zhàng
肌肉、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、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。
2、[
红肿]hóng zhǒng
由于局部血管扩张及血液过多而引起的一部分皮肤的发红肿胀。
3、[
浮肿]fú zhǒng
水肿的通称。
4、[
脓肿]nóng zhǒng
发炎的组织坏死、分解产生的脓液在局部积聚所形成的肿块。
5、[
肿大]zhǒng dà
指一种异常的扩展、肿胀或膨胀,或者指强度或体积的增大。
6、[
肿痛]zhǒng tòng
由急、慢性刺激引起的组织肿胀疼痛。
7、[
鼻青脸肿]bí qīng liǎn zhǒng
鼻子青了,脸也肿了,形容面部被碰伤或打伤的样子。也比喻遭到严重打击或挫折的狼狈相。
8、[
肿瘤]zhǒng liú
机体内某一局部组织细胞的过度增生。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。分良性和恶性两类。良性肿瘤细胞分化成熟,生长慢,不转移;恶性肿瘤(癌)细胞分化不成熟,生长快,常蔓延到附近组织或造成全身转移。
9、[
水肿]shuǐ zhǒng
过多的体液积存在人体组织所呈现的肿大现象。由血液和组织间水代谢障碍所致。是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。
10、[
消肿]xiāo zhǒng
使肿块消退,也比喻精简机构和人员等:~减负。
11、[
臃肿]yōng zhǒng
身体过于肥胖或衣服穿得太多,动作不灵活。也比喻机构庞大,工作效率低。
12、[
囊肿]náng zhǒng
良性肿瘤的一种,多呈球形,有包膜,内有液体或半固体的物质。肺、卵巢、肝、肾等器官内都能发生。
13、[
肿块]zhǒng kuài
(皮肤或肌体组织上)肿胀突起的块状物。
14、[
血肿]xuè zhǒng
血管壁破裂,血液流出血管,聚积在软组织内所形成的肿块。
15、[
肿物]zhǒng wù
犹言赘瘤。喻多馀无用之物。
16、[
痈肿]yōng zhǒng
痈疽脓肿。
17、[
脚肿]jiǎo zhǒng
水肿病常见症状。见《证治要决.肿》。多因水湿下注于肾所致。治宜辨别阴阳虚实,调治肾气为主。参见水肿条。
18、[
拥肿]yōng zhǒng
1.臃肿。隆起,不平直。
2.臃肿。引申为无所可用或无用。
3.臃肿。肥大;肥胖。
4.臃肿。指重沓累赘。
5.臃肿。淳朴自得貌。
19、[
疽肿]jū zhǒng
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。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“荀偃 癉疽,生疡於头”唐 孔颖达 疏:“荀偃 病此疽肿,肿溃,遂生创於头。”
20、[
青肿]qīng zhǒng
1.指皮肤受到外伤后出现的青色肿块。
2.指皮肤受了外伤后又青又肿。
21、[
宣肿]xuān zhǒng
谓肿胀隆起。
22、[
沐肿]mù zhǒng
传说中水怪名。
23、[
洪肿]hóng zhǒng
肿胀。
24、[
流肿]liú zhǒng
脚气病。谓毒气下流,足为之肿。汉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五行逆顺》:“逆天时则病流肿,水张痿痺,孔窍不通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薛综传》:“鬱雾冥其上,咸水蒸其下,善生流肿,转相洿染,凡行海者,稀无斯患。”《资治通鉴·齐和帝中兴元年》:“郢城 之初围也,士民男女近十万口;闭门二百餘日,疾疫流肿,死者什七八。”
25、[
赤肿]chì zhǒng
红肿。
26、[
肿膝]zhǒng xī
(马的)膝部粗大。谓马之不善扬蹄奔驰者。
27、[
子肿]zǐ zhǒng
中医学病名。指妇女妊娠期中出现的面部、四肢或全身浮肿,尿量减少,体重显著增加的病证。
28、[
肿哙]zhǒng kuài
虚肿。
29、[
疮肿]chuāng zhǒng
疮疖溃疡之疾。
30、[
癃肿]lóng zhǒng
谓下窍不通而致阴囊肿大。
31、[
胕肿]fū zhǒng
浮肿。
32、[
胪肿]lú zhǒng
病名。腹肿。
33、[
胧肿]lóng zhǒng
犹臃肿。行动不灵活的样子。
34、[
肿病]zhǒng bìng
病名。即水肿。通称浮肿。
35、[
炎肿]yán zhǒng
病痛症状。患处发炎肿痛。
36、[
壅肿]yōng zhǒng
1.因血管堵塞等原因而引起的肿胀。
2.喻不成材,不合尺度。
37、[
肬肿]yóu zhǒng
肉瘤类脓疮。
38、[
肿泄]zhǒng xiè
病名。腹泻及手足浮肿。《资治通鉴·陈宣帝太建五年》:“吴明彻 攻 寿阳,堰 肥水 以灌城,城中多病肿泄,死者什六七。”按,《陈书·吴明彻传》作“城中苦湿,多腹疾,手足皆肿,死者十六七”。
39、[
肿疡]zhǒng yáng
痈;毒疮。
40、[
毒肿]dú zhǒng
毒性肿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