肐-中華大字典
1、肐讀音:許訖切,音迄,物韻。釋文:身振也。見《玉篇》。
〔按此字。字彙、正字通、音義竝同。康熙字典因集韻職韻~下引說文。胷骨也。又引廣韻作肊。考說文肊、匈骨也。或从臆。廣韻肊、訓氣滿。雖次臆字。竝未訓同臆。亦均無~訓胷骨之字。今从玉篇訂正〕。
2、賒釋文:同肐。見《字彙補》。
3、胳讀音:剛鶴切,音各,藥韻。轄格切,音垎,陌韻。釋文:亦下也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亦腋古今字。亦部曰。人臂之亦也。兩厷迫於身者謂之亦。亦下謂之~。又謂之胠。身之迫於兩厷者也。
4、胳讀音:各頟切,音格,陌韻。釋文:
❶牲後脛骨也。《儀禮鄕飮酒禮》:介俎脊脅~肺。
〔注〕:後脛骨二膊~也。《釋文》:~音格。
❷俗謂臂曰~膊。
5、佡釋文:同肐。見《篇海類編》。
肐-康熙字典
肐
【未集下】【肉字部】 肐
★【集韻】乙力切,音億。胷骨也。或作臆𩪙𩪣。【廣韻】作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