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uǎn
1、[
乖舛]guāi chuǎn
1.荒谬;错误。
2.不顺遂:命途~。
2、[
舛杂]chuǎn zá
驳杂;错乱。
3、[
矛舛]máo chuǎn
矛盾,乖谬。
4、[
舛令]chuǎn lìng
违命。
5、[
舛互]chuǎn hù
1.交错。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长干延属,飞甍舛互。”吕向 注:“飞甍舛互,言栋宇相交互也。”
2.抵牾。南朝 宋 裴松之《上<三国志注>表》:“按 三国 虽歷年不远,而事关 汉 晋,首尾所涉,出入百载,注记分载,每多舛互。”《旧唐书·礼仪志二》:“诸儒持论,异端蜂起,是非舛互,靡所适从。”
6、[
舛谬]chuǎn miù
1.亦作“舛繆”。差错;错误。晋 郭璞《<山海经>叙》:“其山川名号,所在多有舛谬,与今不同。”《北史·韩麒麟传》:“抄百餘人名,各读一徧,随即覆呼,法抚 犹有一二舛谬,显宗 了无误错。”《旧唐书·德宗纪上》:“得非刑法舛繆,忠良鬱湮,暴赋未蠲,劳师靡息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辛十四娘》:“我为汝作冰,有何舛谬?”
2.悖谬;荒谬。宋 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五:“虽间有小疵,多不害大体;惟东西二 周 一节极其舛谬,深误学者。”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兵部·仇鸾谈兵之舛》:“其间意气之骄盈,议论之舛谬,概难枚举。”清 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献一·停止闰月》:“然 光先 实於历法毫无所解,所言皆舛谬。”《清史稿·高宗纪三》:“左副都御史 孙灝 奏请明年停止巡幸,上斥其识见舛繆。”
3.错乱。唐 吴兢《贞观政要·论灾祥》:“皇天降灾,将由视听弗明,刑罚失度,遂使阴阳舛谬。”《清史稿·礼烈亲王代善传》:“五年三月,詔询诸贝勒:‘国人怨断狱不公,何以弭之?’岳托 奏:‘刑罚舛谬,实在臣等。’”
7、[
舛滥]chuǎn làn
谬误失实。
8、[
舛駮]chuǎn bó
见“舛驳”。
9、[
舛和]chuǎn hé
犹违和。
10、[
舛盭]chuǎn lì
同“舛戾”。
11、[
烦舛]fán chuǎn
繁冗错乱。
12、[
舛文]chuǎn wén
错误的字或错乱的文句。
13、[
谬舛]miù chuǎn
错误。
14、[
舛讹]chuǎn é
谬误;差错。
15、[
蹇舛]jiǎn chuǎn
谓命运困厄乖舛。
16、[
舛驰]chuǎn chí
1.异道而驰。
2.交互。
17、[
遗舛]yí chuǎn
遗忘和差错。
18、[
舛误]chuǎn wù
错误;差错。
19、[
坏舛]huài chuǎn
破损错乱。
20、[
驳舛]bó chuǎn
错乱。
21、[
舛午]chuǎn wǔ
1.亦作“舛忤”。亦作“舛迕”。抵触;违背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朝臣舛午,胶戾乖剌,更相谗愬,转相是非。”颜师古 注:“言志意不和,各相违背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塞难》:“真伪有质矣,而趣舍舛忤,故两心不相为谋焉。”清 黄宗羲《答忍庵宗兄书》:“宗兄谓先师於《易》欲另出头地,故其説类与先儒舛迕,亦非也。”
2.差错。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十五篇:“此种故事,当时载在人口者必甚多,虽或已有种种书本,而失之简略,或多舛迕。”
22、[
舛骛]chuǎn wù
交驰,互递。
23、[
舛譌]chuǎn é
错误;错乱。明 宋濂《进<元史>表》:“况往牒舛譌之已甚,而他书参考之无凭,虽竭忠勤,难逃疎漏。”明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四部正讹上》:“当 西汉 末,符命盛行,俗儒增益,舛譌日繁。”清 王拯《王刚节公家传跋尾》:“两家子弟,岂心有恶乎是,而故为舛譌者歟。”
24、[
无舛]wú chuǎn
1.不相混杂。
2.没有误差。
25、[
错舛]cuò chuǎn
1.错乱不正常。
2.指违法的人。
26、[
殽舛]yáo chuǎn
混杂错乱。
27、[
回舛]huí chuǎn
纡曲错讹。
28、[
交舛]jiāo chuǎn
交错。
29、[
舛差]chuǎn chà
差误;差错。
30、[
舛缪]chuǎn miù
见“舛谬”。
31、[
舛斡]chuǎn wò
颠倒,逆转。
32、[
差舛]chà chuǎn
差错。汉 蔡邕《上汉书十志疏》:“请太师 田注 考校连年,往往颇有差舛。”宋 苏轼《上皇帝书》:“一消一息,一呼一吸,昼夜与天地相通,差舛毫忽,则邪沴之气干之矣。”清 戴名世《孔庙从祀议》:“如 毛 郑 之释经於名物,固为賅洽,而义理间有差舛。”
33、[
淆舛]xiáo chuǎn
混杂错乱。
34、[
舛逆]chuǎn nì
颠倒;悖逆。
35、[
舛驳]chuǎn bó
亦作“舛駮”。庞杂,不纯一,不统一。
36、[
余舛]yú chuǎn
遗留的差误。
37、[
舛剥]chuǎn bāo
困厄。
38、[
顿舛]dùn chuǎn
滞涩错乱。
39、[
颠舛]diān chuǎn
颠倒舛误。
40、[
舛迕]chuǎn wǔ
见“舛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