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á
1、[
札记]zhá jì
随时记录下来的读书心得或见闻。
2、[
信札]xìn zhá
书信。
3、[
手札]shǒu zhá
亲笔写的信。
4、[
书札]shū zhá
书信。
5、[
笔札]bǐ zhá
札是古代写字用的小木片,后来用笔札指纸笔,又转指书信、文章等。
6、[
解札]jiě zhá
谓衣脱线露口。
7、[
宝札]bǎo zhá
1.即玺书。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。
2.称人书信的敬辞。
8、[
夭札]yāo zhá
遭疫病而早死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癘疾不降,民不夭札。”杜预 注:“短折为夭,夭死为札。”唐 陈子昂《为朝官及岳牧贺慈竹再生表》:“当夭札之凶年,致昇平之稔岁。”清 李渔《风筝误·凯宴》:“田无水旱,民无夭札,境无烽燹。”
9、[
札青]zhá qīng
1.同“劄青”。
2.在手臂上刺上图案花纹,用颜色涂之。
10、[
驻札]zhù zhá
1.驻札:同“駐劄”。《元史·顺帝纪十》:“以少保秃鲁为陕西行中书省、左丞相,本省驻札。”明李介《天香阁随笔》卷二:“惟是官兵驻札地方,合先晓諭城外居民,尽移城内,空下房屋,听各将领派兵住宿。”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十四:“緑旗兵不下数万,应请将省会及道员驻札之处,其城守营皆改为八旗驻防矣。”
2.駐劄:亦作“駐札”。宋岳飞《奏陈州颍昌捷状》:“据踏白军统制董光、游奕军统制姚政等申统率军马在潁昌府驻札。”明郑若庸《玉玦记·传旨》:“如今全师驻札淮阳,且喜军威远播,胡虏侧目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九回:“平少保得了圣旨,星飞出京,到了松藩驻札。”
11、[
草札]cǎo zhá
写文章。
12、[
札尔]zhá ěr
俄 沙皇。
13、[
词札]cí zhá
谓词作手稿。
14、[
赐札]cì zhá
1.国君给臣下书函。
2.对别人来信的敬词。
15、[
札伤]zhá shāng
指灾害。《列子·黄帝》:“字育常时,年穀常丰,而土无札伤,人无夭恶,物无疵厉,鬼无灵响焉。”
16、[
口札]kǒu zhá
犹口占。
17、[
来札]lái zhá
来信。
18、[
札吏]zhá lì
旧时官府撰拟公文的吏员。
19、[
凶札]xiōng zhá
谓五谷歉收,疾疫流行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关》:“国凶札,则无关门之徵。”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:“凶,谓凶年饥荒也;札,谓疾疫死亡也。越 人谓死为札。”《周礼·地官·均人》:“凶札则无力政,无财赋。”贾公彦 疏:“凶谓年穀不孰,札谓天下疫病。”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若艰凶札,则不徵其赋。”
20、[
札萨]zhá sà
原 西藏 地方政府官员品级名。源自蒙古语札萨克(执政官)。
21、[
函札]hán zhá
书信。
22、[
奏札]zòu zhá
见“奏札”。
23、[
札足]zhá zú
缠足。
24、[
笺札]jiān zhá
1.指书信。
2.牋札:亦作“牋札”。书信;公文。
25、[
画札]huà zhá
方言。写字。
26、[
素札]sù zhá
书信。
27、[
诌札]zhōu zhá
亦作“诌吒”。刚愎;凶狠;顽劣。
28、[
绮札]qǐ zhá
词藻华丽的书信。
29、[
电札]diàn zhá
电报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五回:“他有甚么事犯到 福建 去,要那边电札来拿他?”
30、[
札稿]zhá gǎo
犹文稿。清 陈田《明诗纪事辛籤·史可法》:“乾隆 四十二年,侍郎 彭元瑞 以所得 史公 画像及其札稿合卷进呈。”
31、[
彻札]chè zhá
亦作“彻扎”。谓穿透铠甲。语出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潘尫 之 党 与 养由基 蹲甲而射之,彻七札焉”。唐 杨弘贞《贯七札赋》:“望正鵠以进旅,奉弧矢之成列,然后彻札之人,庶验其工拙。”宋 张耒《鲁直惠洮河绿石研冰壶次韵》:“新编来如彻扎箭,劲笔更似划沙锥。”
32、[
芳札]fāng zhá
对他人书札的美称。
33、[
诗札]shī zhá
用通信方式互相唱和的诗作。
34、[
木札]mù zhá
1.木片。
2.古代书写用的木简。
35、[
瘥札]chài zhá
疫病。
36、[
逸札]yì zhá
散失的信函。
37、[
札委]zhá wěi
旧时官府委派差使的公文。
38、[
遗札]yí zhá
1.遗书,死者留下的书札。
2.寄信。
39、[
杮札]bèi zhá
亦作“柹札”。削下的木片。
40、[
札实]zhá shí
1.牢靠,稳固。元 郑光祖《梧桐树·题情》套曲:“痴心枉做千年调,不札实似风竹摇,无投奔似风絮飘。”
2.确实。严亭亭《礼物》:“这种情况说明,他札实喜欢我们寨子啰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