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ēn
1、[
挫鍼]cuò zhēn
捉针,捏针。谓缝衣服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挫鍼治繲,足以餬口。”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:“挫鍼,缝衣也。”
2、[
南鍼]nán zhēn
见“南针”。
3、[
行鍼]xíng zhēn
用针疗疾。清 陆次云《湖壖杂记》:“每行鍼,先以鍼鍼叶上,疗疾即愈。”
4、[
松鍼]sōng zhēn
见“松针”。
5、[
芒鍼]máng zhēn
亦作“芒针”。即针。针身纤细而长,形如麦芒,故称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詹何 以独茧丝为纶,芒针为钩,荆蓧为竿;剖粒为饵,引盈车之鱼於百仞之渊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论仙》:“夫 班 狄 不能削瓦石为芒鍼,欧冶 不能铸铅锡为干将。”
6、[
緑鍼]lǜ zhēn
亦作“绿针”。喻禾苗。宋 苏轼《无锡道中赋水车》诗:“分畴翠浪走云阵,刺水緑鍼抽稻芽。”明 徐渭《笋脯》诗:“籜畔夫将妇,随农插緑针。”
7、[
执鍼]zhí zhēn
指从事缝纫的女工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楚 侵及 阳桥,孟孙 请往赂之,以执斲、执鍼、织紝,皆百人,公衡 为质,以请盟。”杜预 注:“执鍼,女工。”清 黄遵宪《逐客篇》诗:“酒人率庖人,执鍼偕执斲,抵掌齐入 秦,诸 毛 纷绕 涿。”
8、[
方鍼]fāng zhēn
见“方针”。
9、[
铍鍼]pí zhēn
亦作“鈹针”。古代一种医疗器械。下端剑形,两面有刃。多用以刺破痈疽,排除脓血。《灵枢经·九鍼十二原》:“五曰鈹鍼,长四寸,广二分半。”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·痈疽针法歌》:“取脓除瘜用鈹针,轻重疾除在一心。”
10、[
纫鍼]rèn zhēn
见“纫箴”。
11、[
镵鍼]chán zhēn
见“鑱针”。
12、[
顶门鍼]dǐng mén zhēn
“顶门上一针”的省略语。清 章学诚《丙辰札记》:“惠士奇 谓不读非圣之书者,非善读书,此可谓专退自封之学究作顶门鍼。”参见“顶门上一针”。
13、[
七孔鍼]qī kǒng zhēn
亦作“七孔针”。旧俗七夕妇女穿针乞巧所用的针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一:“汉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开襟楼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三一引南朝梁 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七夕,妇人结綵楼,穿七孔针……以乞巧。”
14、[
七夕鍼]qī xī zhēn
即七孔鍼。唐 温庭筠《洞户二十二韵》:“树列千秋胜,楼县七夕鍼。”
15、[
砭庸鍼俗]biān yōng zhēn sú
谓救治凡庸鄙陋。清 龚炜《巢林笔谈·双忠寺碑文》:“其论足以扶教维风,其文足以砭庸鍼俗,卓识大力,一空当世作者。”
16、[
鍼口结舌]zhēn kǒu jié shé
钳口结舌,缄默不语。邓汉锺《读者之声》:“这真真青年之危机,怎忍得住鍼口结舌!”
17、[
顶鍼续麻]dǐng zhēn xù má
见“顶真续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