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ān
1、[
茅苫]máo shān
1.亦作“茆苫”。谓用茅草覆盖。亦指茅舍、草屋。
2.古礼居丧者的草垫。
2、[
苫宇]shān yǔ
草庐。
3、[
苫庐]shān lú
古代在亲丧中所居之室。
4、[
廉苫]lián shān
细小,纤细。
5、[
在苫]zài shān
词语解释在苫ㄗㄞˋ ㄕㄢ古代丧礼,父母初丧,百日期之内,服丧者得睡草垫,故称为「在苫」。
6、[
苫次]shān cì
旧指居亲丧的地方。
7、[
苫茨]shān cí
茅草盖的屋顶。
8、[
苫褐]shān hè
草衣。
9、[
苫剑]shān jiàn
“苫剑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收剑隐退的意思。
10、[
草苫]cǎo shān
1.草垫。元 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二折:“[ 张千 笑云]你替我打个草苫儿,我还你草钱。”《人民文学》1981年第7期:“浓重的乌云像一面巨大的草苫子,从南边贴着两山倒卷过来。”
2.用草覆盖的屋顶。唐 贾岛《题韦云叟草堂》诗:“白茅草苫重重密,爱此秋天夜雨淙。”
11、[
苫蓑]shān suō
茅草所编用以遮雨的覆盖物。
12、[
席苫]xí shān
谓坐卧于草荐上。古代居丧的礼节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郗公 亡,翼 为 剡县,解职归,席苫於公灵牀头,心丧终三年。”
13、[
睁眼苫眉]zhēng yǎn shān méi
装模作样。
14、[
寝苫枕土]qǐn shān zhěn tǔ
睡在草荐上,头枕着土块。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。同“寝苫枕块”。
15、[
苫蔽成丘]shān bì chéng qiū
覆盖成小山似的。
16、[
苫眼铺眉]shān yǎn pū méi
瞪眼晴,竖眉毛。形容装模作样地摆架子。
17、[
卧苫枕块]wò shān zhěn kuài
古代礼教,子从父母之丧起至入葬,不住寝室,卧于草席,以土块为枕,谓之“卧苫枕块”。《宋史·徐积传》:“母亡,水浆不入口者七日,悲慟呕血。庐墓三年,卧苫枕块。”参见“寝苫枕块”。
shàn
1、[
苫盖]shàn gài
遮盖。
2、[
苫布]shàn bù
遮盖货物用的大雨布。
3、[
苫蔽]shàn bì
覆盖,遮蔽。
4、[
苫席]shàn xí
用苇篾、秫秸皮等编成的遮盖东西用的席。
5、[
铺眉苫眼]pū méi shàn yǎn
装模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