蠲-中華語文大辭典
蠲ㄐㄩㄢjuān1.節肢動物名。古書上指馬陸。2.〈書〉免除。[例]如這些無頭緒,荒亂推託偷閒竊取等弊,次日一概都~了(《紅樓夢‧第十四回》)。3.〈書〉光耀;顯示。[例]惠公~其大德(《左傳‧襄公十四年》)。4.〈書〉使潔淨。[例]湯~體以禱祈兮,蒙庬褫以拯民(《文選‧張衡‧思玄賦》)。
蠲-漢語大字典
蠲
《説文》:“蠲,馬蠲也。从虫、目,益聲,了象形。《明堂·月令》曰:‘腐艸為蠲。’”段玉裁注:“不云从蜀者,物非蜀類。”
juān 《廣韻》古玄切,平先見。元部。
(1)马蠲,即马陆。《説文·虫部》:“蠲,馬蠲也。《明堂·月令》曰:‘腐艸為蠲。’”段玉裁注:“馬蠲亦名馬蚿,亦名馬蚈,亦名馬蠸。見《吕覽·仲夏紀》、《淮南·時則訓》高注。”一说即萤的一种。《本草綱目·蟲部·萤火》:“(集解)螢有三種……一種長如蛆蠋,尾後有光,無翼不飛,乃竹根所化也。一名蠲,俗名螢蛆。”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乾部》:“蠲,蠲末有有火者,積溼生光,與螢同類。”
(2)洁净,使清洁。《廣韻·先韻》:“蠲,潔也。”《書·多方》:“圖厥政,不蠲烝。”孔傳:“紂謀其政,不絜進于善。”《文選·張衡〈思玄賦〉》:“湯蠲體以禱祈兮,蒙庬褫以拯民。”李善注引舊注:“蠲,絜也。”《紅樓夢》第四十一回:“隔年蠲的雨水,那有這樣清淳?”
(3)明朗,显示。《爾雅·釋言》:“蠲,明也。”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惠公蠲其大德,謂我諸戎,是四嶽之裔胄也,毋是翦棄。”杜預注:“蠲,明也。”《荀子·王制》:“立身則輕楛,事行則蠲疑。”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:“蠲者,明也。謂喜明察而好狐疑也。”
(4)减免,除去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“蠲,除也。”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臣請諸有文學《詩》、《書》百家語者,蠲除去之。”明何景明《歲晏行》:“一年徵求不少蠲,貧家賣男富賣田。”《紅樓夢》第十四回:“一切偷安竊取等弊,一概都蠲了。”特指病愈。《方言》卷三:“南楚病愈者……或謂之蠲。”郭璞注:“蠲亦除也。”
(5)蠲纸。一种用浆浆过的洁白莹滑的纸。《字彙·虫部》:“蠲,唐人以漿☀紙,使瑩滑,名曰蠲紙。”
(6)疾速。《玉篇·虫部》:“蠲,疾也。”明袁宏道《遊章台寺和小修韻》:“碧水蠲忙去,紅葩引笑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