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ó
1、[
财帛]cái bó
钱财(古时拿布帛作货币)。
2、[
玉帛]yù bó
古时国与国间交际时用作礼物的玉器和丝织品:化干戈为~(比喻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、友好)。
3、[
裂帛]liè bó
1.撕裂缯帛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召使者,裂裳帛而与之。”
2.指撕裂缯帛发出的清厉声。唐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曲终收拨当心画,四絃一声如裂帛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七一回:“是夜三更时候,只听得天上一声响,如裂帛相似,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。”艾明之《她和她的歌》十五:“‘爸爸!’白小玲 发出一声声和她年龄不相称的裂帛似地叫喊。”
3.裁帛作书。《文选·江淹<恨赋>》:“裂帛繫书,誓还 汉 恩。”李善 注:“《汉书》曰:‘常惠 教 汉 使者谓单于,言天子射 上林 中,得鴈,足有係帛书,苏武 等在某泽中。’”唐 徐彦伯《拟古》诗之一:“裂帛附双燕,为予向 辽东。”
4.指古代的书籍。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“欲其详悉於体国,必閲石室,启金匱,抽裂帛,检残竹,欲其博练於稽古也。”
4、[
帛书]bó shū
我国古代写在丝织品上的书。
5、[
布帛]bù bó
布和帛。泛指棉、麻、丝等纺织品。
6、[
帛画]bó huà
我国古代画在丝织品上的画。
7、[
简帛]jiǎn bó
简牍与帛。古代书写用品。
8、[
竹帛]zhú bó
竹简和绢,古时用来写字,因此也借指典籍:功垂~。
9、[
钱帛]qián bó
指聘礼。
10、[
执帛]zhí bó
楚 官名。亦为孤卿(少师、少傅、少保三孤)的别称。
11、[
雁帛]yàn bó
亦作“鴈帛”。指书信。
12、[
币帛]bì bó
1.缯帛。古代用于祭祀、进贡、馈赠的礼物。《墨子·尚同中》:“其祀鬼神也……珪璧、币帛,不敢不中度量。”唐 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纸钱》:“按古者享祀鬼神,有圭璧、币帛,事毕则埋之。后代既寳钱货,遂以钱送死。”宋 周必大《二老堂诗话·记赵梦得事》:“币帛不为服章,而以书字,上帝所禁。”
2.泛指财物。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:“敬共币帛,以待来者,小国之道也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弭讼》:“今可使诸争婚者,未及同牢,皆听义絶,而倍还酒礼归其币帛。”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又不曾执羔雁邀媒,献币帛问肯。”
13、[
縠帛]hú bó
泛指丝织物。
14、[
孝帛]xiào bó
供丧事用的布帛。
15、[
毫帛]háo bó
犹毫素。
16、[
折帛]shé bó
南宋 初将上供、和买、夏税绸绢改为折价输钱,称为折帛。
17、[
浣帛]huàn bó
亦作“澣帛”。经过煮练染色的丝织品。多用作祭服。
18、[
神帛]shén bó
即魂帛。古时招魂所用的布帛。以为死者之魂将随帛而还。
19、[
物帛]wù bó
物品财帛。
20、[
蒲帛]pú bó
1.蒲车与束帛。古代作为征召贤者之礼。
2.借指征聘;征召。
21、[
勒帛]lè bó
丝织腰带。
22、[
赀帛]zī bó
犹货帛。貲,通“资”。
23、[
练帛]liàn bó
1.熟帛。谓煮练过的帛。《仪礼·士丧礼》:“掩练帛,广终幅,长五尺,析其末。”胡培翚 正义:“练帛:熟帛。”
2.大帛。谓粗疏之缯帛。《墨子·兼爱中》:“昔者 晋文公 好士之恶衣,故 文公 之臣,皆……练帛之冠。”孙诒让 间诂:“练帛,盖即大帛。”汉 刘向《说苑·反质》:“﹝ 齐桓公 ﹞於是更制练帛之衣,大白之冠。朝一年而 齐国 俭也。”
24、[
通帛]tōng bó
用纯色丝帛制作的旗帜。
25、[
帛丸]bó wán
在帛上写信,团成小丸,外封以蜡,用以密递消息。
26、[
生帛]shēng bó
未经漂煮的丝织物。
27、[
絮帛]xù bó
棉絮与布帛。泛指轻暖之御寒物品。《南齐书·孝义传·华宝》:“同郡 刘怀胤 与弟 怀则,年十岁,遭父丧,不衣絮帛,不食盐菜。”唐 柳宗元《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》:“诸生喜黌塾之广,庶老加絮帛之优。”
28、[
缬帛]xié bó
染印彩帛。
29、[
旌帛]jīng bó
古时礼聘贤士所送的束帛。
30、[
楮帛]chǔ bó
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。
31、[
香帛]xiāng bó
指香烛纸表等祭祀用品。川剧《柳荫记》第九场:“祝英台,你即速离庄,准备香帛,在 南山 坟台等候。”
32、[
披帛]pī bó
1.妇女服饰名。始于唐。一说始于秦。
2.披红。
33、[
帛缕]bó lǚ
丝线。
34、[
帑帛]tǎng bó
库藏的丝织品。
35、[
空帛]kōng bó
朴素无华的丝织物。
36、[
戋帛]jiān bó
《易·贲》:“賁于丘园,束帛戔戔。”孔颖达 疏:“唯用束帛招聘丘园,以俭约待贤。”后因以“戔帛”指敦聘贤者的礼物。
37、[
拽帛]zhuài bó
见“拽白”。
38、[
绵帛]mián bó
亦作“緜帛”。丝绵绢帛的总称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“河东 太守 王邑 奉献绵帛,悉赋公卿以下。”《南史·隐逸传上·朱百年》:“百年 室家素贫,母以冬月亡,衣并无絮,自此不衣緜帛。”
39、[
飞帛]fēi bó
同“飞白”。《说郛》卷十引 后蜀 马鉴《续事始》:“飞帛书,后汉 蔡邕 见门吏飞帛,因成字焉。”宋 欧阳修《御书阁记》:“太宗皇帝 时,詔求天下前世名山异迹,而尤好书法。闻 登真 有 开元 时所赐字,甚奇,乃取至京师閲焉,已而还之。又赐御书飞帛字使藏焉。其后 登真 大火,独飞帛书存。”清 方文《夜同叔则季贞饮彦远僧舍限韵》:“飞帛书尤妙,牵丝恨未谐。”
40、[
帛子]bó zǐ
手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