檠-中華語文大辭典
檠檠ㄑ丨ㄥˊqínɡ1.〈書〉矯正弓弩的器具。[例]弓待~而後能調(漢‧劉安《淮南子‧脩務》)。2.〈書〉燈臺;燭臺。[例]夢斷酒醒山雨絕,笑看飢鼠上燈~(宋‧蘇軾〈姪安節遠來夜坐詩〉三首之二)。3.〈書〉指燈。[例]一朝富貴還自恣,長~高張照珠翠(唐‧韓愈〈短燈檠歌〉)。4.〈書〉量詞。用於計算燈盞數。[例]金置大銅盆於几,儲以水,中燃小燈一~(清‧宣鼎《夜雨秋燈錄‧卷一‧東鄰墓》)。
檠-辞源3
【檠】17画 4890·41.qíng ㄑㄧㄥˊ 渠京切,平,庚韻,羣。耕部。㊀正弓弩之器。説文作“㯳”。也作“擏”。韓非子 外儲左上:“夫工人張弓也,伏檠三旬而蹈弦,一日犯機。”也指矯正(弓弩)。淮南子 脩務:“故弓待㯳而後能調,劍待砥而後能利。”㊁燈架,燭臺。北周 庾信 庾子山集一 對燭賦:“刺取燈花持桂燭,還却燈檠下燭盤。”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十一:“近見 鎮江一倅有鐵投壺,狀類燭檠。”又借指燈。北周 庾信 庾子山集一 對燭賦:“蓮帳寒檠窗拂曙,筠籠熏火香盈絮。”宋 宋祁 景文集八 和道卿舍人奉祠太一齋宮詩之二:“晨杯三秀潔,夜檠九光流。”2.jìng ㄐㄧㄥˋ 渠敬切,去,映韻,羣。有腳的盤碟。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四 城西:“金瓶銀瓮百餘口,甌檠盤盒稱是。”漢書 地理志下“其田民飲食以籩豆”唐 顔師古 注:“以竹曰籩,以木曰豆,若今之檠也。”參閲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 雜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