袿-中華大字典
1、袿讀音:涓畦切,音圭,齊韻。釋文:
❶婦人上衣也。《釋名釋衣服》:婦人上服曰~。其下垂者上廣下狹。如刀圭也。
❷~謂之裾。見《方言》。
〔注〕:衣後裾也。《箋疏》:裾、~、聲之轉。玉篇。裾、~也。釋名。裾、倨也。倨倨然直。亦言在後常見踞也。
❸袖也。見《廣雅釋器》。《疏證》:夏侯湛雀釵賦云。理~襟。妽服飾。是~爲袖也。
❹長襦也。見《廣雅釋器》。《疏證》:宋玉神女賦云。繡振衣。被~裳。枚乘莬園賦云。~裼錯紆。連袖方路。廣韻、爾雅疏、竝引廣雅。~、長襦也。今本脫~字。
2、袿讀音:均窺切,音規,支韻。釋文:衣袪。見《集韻》。
袿-漢語大字典
袿
袿(一)guī 《廣韻》古㩦切,平齊見。
(1)古时妇女所穿的上等长袍。《釋名·釋衣服》:“婦人上服曰袿,其下垂者,上廣下狹,如刀圭也。”畢沅疏證:“上服,上等之服也。鄭注《周禮·内司服》云:‘今世有圭衣者,蓋三翟之遺俗。’按:三翟王后六服之上也,故圭衣為婦人之上服,今本圭字加衣旁,俗也。”宋玉《神女賦》:“振繡衣,被袿裳。”三國魏曹植《七啓》:“然後姣人乃被文縠之華袿,振輕綺之飄颻。”唐李商隱《和孫朴韋蟾孔雀咏》:“都護矜羅幕,佳人炫繡袿。”
(2)衣后襟。《方言》卷四:“袿謂之裾。”郭璞注:“衣後裾也,或作袪。《廣雅》云‘衣袖’。”三國魏嵇康《贈秀才入軍十九首》之十六:“微風動袿,組帳高褰。”晋張華《晋白紵舞歌詩》:“聲發金石媚笙簧,羅袿徐轉紅袖揚。”
(3)衣袖。《廣雅·釋器》:“袿,袖也。”王念孫疏證:“夏侯湛《雀釵賦》云:‘理袿襟,整服飾。’是袿為袖也。”《集韻·齊韻》:“袿,衣袪。”唐元稹《青雲驛》:“雙雙發皓齒,各各揚輕袿。”
(二)gu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