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ì
1、[
必须]bì xū
1.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;一定要:学习~刻苦钻研。
2.“必须”的否定是“无须”、“不须”或“不必”。
2、[
必定]bì dìng
1.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:他得到信儿,~会来。有全组同志的共同努力,这项任务~能完成。
2.表示意志的坚决:你放心,后天我~来接你。
3、[
必然]bì rán
1.属性词。事理上确定不移:~趋势。胜利~属于意志坚强的人。
2.哲学上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: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~。
4、[
必备]bì bèi
必须具备;必须备有:旅游~。~软件。~工具书。
5、[
骄兵必败]jiāo bīng bì bài
骄傲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。《汉书·魏相传》:“相曰:‘恃国家之大,矜人民之众,欲见威于敌者,谓之骄兵,兵骄者灭。’”
6、[
不必]bù bì
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:~去得太早。慢慢商议,~着急。
7、[
必要]bì yào
不可缺少;非这样不行: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十分~的。为了集体的利益,~时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。
8、[
必需]bì xū
一定要有;不可少:日用~品。煤铁等是发展工业所~的原料。
9、[
必将]bì jiāng
用来表示不可避免性(或必然性)
10、[
未必]wèi bì
不一定:他~知道。这消息~可靠。
11、[
务必]wù bì
必须;一定要:大家都希望听你的学术报告,你~去讲一次。
12、[
势必]shì bì
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:不努力学习,~要落后。
13、[
想必]xiǎng bì
表示偏于肯定的推断:这事~你知道。他没回答我,~是没听见我的话。
14、[
何必]hé bì
副词。表示说话人认为某种事情没有必要或不一定必要。多用于反问句:发动大家做嘛,你~一个人忙呢?
15、[
必修]bì xiū
属性词。学生依照学校规定必须学习的(区别于“选修”):~课程。
16、[
必先]bì xiān
1.唐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。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,有推敬之意。
2.以称下第的同人。
17、[
必胜]bì shèng
一定获胜。
18、[
必选]bì xuǎn
在多个选项中必须选择一个,与“可选”相对。
19、[
必得]bì děi
必须;一定要。
20、[
无必]wú bì
谓没有成见。
21、[
要必]yào bì
大体总是;总归。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佟客》:“异人何地无之,要必忠臣孝子,始得传其术也。”严复《<法意>按语》:“若夫 欧 美 诸邦,虽治制不同,实皆有一国之民,为不祧之内主。故其为政也,智慧虽浅,要必以一国为量,而作计动及百年。”大我《新社会之理论》一:“夫社会之演新改良,必非一原因得而导之爆裂也,要必有远因、近因、正因、负因,杂沓奔赴其中。”
22、[
必固]bì gù
固执,不知变通。语本《论语·子罕》:“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嘉遯》:“隐显默语,无所必固,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。”
23、[
毋必]wú bì
1.不持绝对的态度。谓能因时变通。
2.不必。
24、[
固必]gù bì
语出《论语·子罕》:“毋必,毋固。”本指固执坚持,不可变通。后引申为一定,必然。
25、[
必至]bì zhì
1.指事理的必然归向。
2.必定要做到。表示意志的坚决。
26、[
难必]nán bì
难以肯定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立宪纪闻》:“立宪之事,既如是繁重,而程度之能之与否,又在难必之数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王志文》:“唯近来之出版界,真是战战兢兢,所以能登与否,亦正难必。”
27、[
必竟]bì jìng
终究,到底。必,通“毕”。
28、[
必方]bì fāng
神名。
29、[
专必]zhuān bì
专一不易。
30、[
果必]guǒ bì
必定。
31、[
必力]bì lì
尽力;并力。必,通“毕”。
32、[
那必]nà bì
犹何必。
33、[
信必]xìn bì
谓诚实不欺,必定做到。
34、[
必诺]bì nuò
不辨事之当否,一概承诺。
35、[
呲必]cī bì
说某人坏话,骂某人。
36、[
岂必]qǐ bì
犹何必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。
37、[
诚必]chéng bì
谓遵守信用,说到做到。
38、[
必大]bì dà
谓后世必然兴旺。语出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且吾闻 唐叔 之封也,箕子 曰:‘其后必大。’晋 其庸可冀乎?”唐 严维《送李秘书往儋州》诗:“玄成 知必大,寧是泛沧浪。”
39、[
豫必]yù bì
预先肯定。
40、[
意必]yì bì
犹意断;固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