諠-辞源3
【諠】16画 0361·6 xuān ㄒㄩㄢ 況袁切,平,元韻,曉。元部。㊀聲大而雜。同“喧”。漢 賈誼 新書 胎教:“笑而不諠,獨處不倨,雖怒不詈,胎教之謂也。”後漢書二十 銚期傳:“光武趨駕出,百姓聚觀,諠呼滿道,遮路不得行。”南朝 宋 鮑照 鮑氏集三 代東武吟詩:“主人且勿諠,賤子歌一言。”㊁忘記。通“諼”。禮 大學引 詩:“有斐君子,終不可諠兮。”注:“諠,忘也。”詩 衛風 淇奧作“諼”。㊂欺詐。通“諼”。西遊記六:“斷是這畜生弄諠!他若哄我進去,他便一口咬住。”
諠-康熙字典
諠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諠
★【唐韻】况袁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許元切,𠀤音暄。與諼同。詐也
◎又忘也。詳後諼字註。
◎又【廣韻】譁也。【正韻】囂也。【史記·鼂錯傳】諸侯諠譁。【後漢·姚期傳】諠呼滿道。【晉書·惠羊皇后傳】百姓諠駭。【韻會】與喧同。【正字通】與吅咺讙嚾𠀤通。當作〈言𡨈〉。
★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𠀤火遠切,暄上聲。亦忘也。【班固·幽通賦】猶諠已而遺形。咺字原从口从𠄢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