盭-中華語文大辭典
盭盭ㄌ丨ˋlì1.〈書〉乖違;暴戾。[例]舉踵思慕,若枯旱之望雨,~夫為之垂涕,況乎上聖(《史記‧卷一一七‧司馬相如列傳》)?2.〈書〉綠色的。[例]諸侯王,高帝初置,金璽~綬,掌治其國(《漢書‧卷十九‧百官公卿表上》)。
盭-漢語大字典
盭
《説文》:“盭,&Ⱦ也。从弦省,从盩。讀若戾。”
lì 《廣韻》郎計切,去霽來。又練結切。脂部。
(1)同“戾”。乖违。《説文·弦部》:“盭,&Ⱦ也。讀若戾。”段玉裁注:“此乖戾正字,今則‘戾’行而‘盭’廢矣。”《吕氏春秋·遇合》:“長肘而盭。”陈奇猷校釋:“猶言肘長且曲也。”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盭夫為之垂涕。”司馬貞索隱:“字或作戾。盭,古戾字。”《漢書·張耳陳餘傳贊》:“何鄉者慕用之誠,後相背之盭也?”顔師古注:“盭,古戾字。戾,違也。”
(2)通“綟”。绿色。《廣韻·屑韻》:“盭,綬色也。”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》:“諸侯王,高帝初置,金璽盭綬,掌治其國。”顔師古注:“如淳曰:‘盭,緑也。’晋灼曰:‘盭,草名也……可染緑,因以為綬名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