羡-中華語文大辭典
同:
羨羡-汉语大词典
羡(无)羡(I)xian
ㄒ〡ㄢˋ
同“羡”。
羡(II)yi
〡ˊ
〔《广韵》以脂切,平脂,以。〕
●沙羡,古县名。在今湖北武昌西南。见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。
羡(2)(无)羡(I)xian
ㄒ〡ㄢˋ
〔《广韵》似面切,去线,邪。〕
1.因喜爱而希望得到;羡慕。
●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无然歆羡,无然畔援。”
●毛传:“无是贪羡。”
●《文选·张衡〈思玄赋〉》:“羡上都之赫戏兮,何迷故而不忘。”
吕向注:“羡,慕也。”
●宋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”
●郭沫若《瓶》诗之三九:“我羡你青年脸上的红霞,我羡你沉醉春风的桃花。”
2.有余;剩余。
●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四方有羡。”
●毛传:“羡,余也。”
●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以羡补不足,则农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
●唐欧阳詹《御史中丞马公墓志铭》:“公则第三人,长八尺有羡。”
●明何景明《先考梅溪公行状》:“有羡金五千,以诣吴公。”
3.超过。
●《慎子·威德》:“上无羡赏,下无羡财。”
●汉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德隆于三皇,功羡于五帝。”
●汉蔡邕《朱公叔议》:“夫万类莫贵乎人,百行莫羡乎忠。”
4.满;丰裕。
●《新唐书·食货志三》:“牛仙客为相,有彭果者献策,广关辅之籴,京师粮禀益羡,自是玄宗不复幸东都。”
参见“羡溢”。
5.丧失。
●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无天下不亏其性,有天下不羡其和。”
●于省吾《双剑誃诸子新证·淮南子二》:“此言‘有天下不失其和’与上句‘无天下不亏其性’,文正相对。”
6.邪,不正。
●汉扬雄《太玄·羡》:“羡于微,克复可以为仪。”
范望注:“羡,邪也。”
7.长。
●《周礼·春官·典瑞》:“璧羡以起度。”
郑玄注:“郑司农云:‘羡,长也。此璧径长尺,以起度量。’”
8.指璧的边缘。
●宋蔡绦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一:“白璧大盈赤,缕文甚美,而璧羡外复起飞云,行龙马。”
9.姓。
●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有羡门。
羡(II)yan
〡ㄢˊ
〔《广韵》予线切,去线,以。〕
〔《集韵》夷然切,平仙,以。〕
1.通“延”。邀请。
●《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“乃羡公侯卿士,登自东除。”
薛综注:“羡,延也。”
2.通“埏”。墓道。
●《史记·卫康叔世家》:“共伯弟和有宠于厘侯,多予之赂,以袭攻共伯于墓上,共伯入厘侯羡自杀。”
●司马贞索隐:“羡,音延。延,墓道。”
●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伐吴外传》:“越王葬种于国之西山,楼船之卒三千余人,造鼎足之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