躬-中華語文大辭典
躬躬ㄍㄨㄥɡōnɡ1.身體。[例]鞠~。2.身子向前彎曲。[例]~身下拜∣打~作揖。3.〈書〉表示動作行為是自己進行的,相當於「親自」。[例]童子何知,~逢勝餞(唐‧王勃〈滕王閣序〉)∣臣本布衣,~耕於南陽(《文選‧諸葛亮‧出師表》)。4.姓。
躬-中華大字典
1、躬讀音:居雄切,音弓,東韻。釋文:
❶本作躳。《說文呂部》:躳。身也。从呂。从身。~。俗从弓身。《段注》:从呂者。身以呂爲柱也。弓身者曲之會意也〕。
❷親也。《禮記祭義》:齋戒沐浴而~朝之。
❸猶己也。《禮記樂記》:不能反~。
❹體也。《史記司馬相如傳》:~胝無胈。
❺體中曰~。《易渙》:渙其~。
❻通共。《禮記緇衣》:匪其止共《釋文》:皇本作~。云~、恭也。
❼姓也。見《何氏姓苑》。
2、驸讀音:居雄切,音弓,東韻。釋文:
❶裑也。見《廣雅釋器》。《疏證》:裑、謂衣中也。字通作身。喪服記、衣二尺有二寸。鄭注云。此謂袂中也。言衣者、明與身參齊。疏云。衣卽身也。
❷通躬。《續漢書五行志》:獻帝建安中。男子之衣。好爲長躬而下甚短。
3、躳釋文:躬本字。見《說文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