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ì
1、[
轶事]yì shì
同逸事。世人不知道的史事。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。
2、[
轶闻]yì wén
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。清 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印印川风雨联吟图》:“惟恃承託人,名山业同爱,庶或五百年,軼闻挂人喙。”况周颐《蕙风词话续编》卷二:“所録诗话、词评、軼闻、故事,亦视刻本为多。”沈从文《会明》:“另外又谈一点关于战事死人数目的统计,以及生死争夺中的轶闻。”
3、[
越轶]yuè yì
1.逃跑;逃窜。
2.超越;胜过。
4、[
乐轶]lè yì
见“乐逸”。
5、[
轶义]yì yì
散失了的理论和主张。
6、[
废轶]fèi yì
丢弃散逸。
7、[
突轶]tū yì
冲击;袭击。
8、[
贯轶]guàn yì
犹贯越,贯通。
9、[
散轶]sàn yì
1.散失。
2.指散失之物。
10、[
阙轶]quē yì
见“闕逸”。
11、[
轶荡]yì dàng
无拘束。
12、[
轶致]yì zhì
超脱的情致。
13、[
结轶]jié yì
犹结辙。形容车辆络绎不绝。
14、[
缺轶]quē yì
亦作“缺逸”。散失;遗漏。
15、[
侵轶]qīn yì
1.亦作“侵佚”。侵犯袭击。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:“北戎 侵 郑。郑伯 御之,患 戎 师,曰:‘彼徒我车,惧其侵軼我也。’”杜预 注:“軼,突也。”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论》:“自是匈奴得志,狼心復生,乘閒侵佚,害流傍境。”清 魏源《明代食兵二政录叙》:“虽有北 韃 南 倭 之侵軼,兵不致亡也。”吴晗《灯下集·阵图和宋辽战争》:“若捍御不及,即有侵轶之患。”
2.谓越权行事。唐 元稹《告畬三阳神文》:“农劝事时,赏信罚必。市无欺夺,吏不侵軼。”清 端方《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》:“如此则部臣疆吏於其权限内应行之事,无所用其推諉;於其权限外侵軼之事,无所施其阻挠。”梁启超《各国宪法异同论》:“行政、立法、司法,三权鼎立,不相侵軼。”
16、[
轶逾]yì yú
跨越。
17、[
轶态]yì tài
飘逸的情态。
18、[
轶伦]yì lún
超出一般。
19、[
轶谈]yì tán
犹轶话。
20、[
横轶]héng yì
纵横奔放。
21、[
轶话]yì huà
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。
22、[
瑰轶]guī yì
瑰丽超逸。
23、[
湮轶]yān yì
埋没散失。
24、[
轶越]yì yuè
超越;超过。
25、[
遗轶]yí yì
见“遗逸”。
26、[
轶说]yì shuō
指未正式搜辑成集子的著作、言论。
27、[
轶骇]yì hài
突破、跨越。
28、[
冠轶]guān yì
超过。
29、[
超轶]chāo yì
1.超越;胜过。
2.谓高超不同凡俗。
30、[
轶迈]yì mài
超过。
31、[
轶材]yì cái
1.亦作“軼才”。超群。
2.谓卓越的才能。
32、[
轶尘]yì chén
超尘出俗。
33、[
车轶]chē yì
1.车辙。车轮辗过的痕迹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田瞀 曰:‘车軼之所能至,请掩足下之短者,诵足下之长;千乘之君与万乘之相,其欲有君也。’”高诱 注:“軼,途辙之道也。”鲍彪 注:“軼,辙同,车迹也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二:“接舆 笑而不应,使者遂不得辞而去。妻从市而来,曰:‘先生少而为义,岂将老而遗之哉?门外车軼何其深也?’”
2.指车子通行的路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若夫子之言,於帝王之德,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軼,则必不胜任矣。”陆德明 释文:“軼,音辙。”郭庆藩 集释:“案《释文》軼音辙,是也。辙,车辙也。古辙字通作軼。”
34、[
蜂轶]fēng yì
亦作“蠭軼”。像蜂一样飞过。极言其快。
35、[
轶超]yì chāo
超越,超过。
36、[
轶出]yì chū
超出。
37、[
轶诗]yì shī
指未编入《诗经》的古诗。
38、[
游轶]yóu yì
游动袭击。
39、[
僭轶]jiàn yì
见“僭逸”。
40、[
驾轶]jià yì
陵驾;超越。《文选·枚乘<七发>》:“观其所驾軼者,所擢拔者,所扬汩者,所温汾者,所涤汔者,虽有心略辞给,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。”李善 注:“《小雅》曰:驾,陵也。杜预《左氏传註》曰:軼,突也。”吕向 注:“驾軼,陵过也。”清 陈天华《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》:“矧以土地人民十倍之者,而谓不能驾軼之耶?”《清史稿·礼志三》:“﹝ 康熙 ﹞六十一年,遗諭,言:‘明太祖 起布衣,统方夏,驾軼 汉、唐、宋 诸君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