刿-古汉语常用字字典
刿 guì
动刺伤;划伤。《老子》:“廉而不~。”
刿-汉语大词典
刿gui
ㄍㄨㄟˋ
〔《广韵》居卫切,去祭,见。〕
1.割,刺伤。
●《老子》:“廉而不刿。”
●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老子》乙本作“廉而不刺”。
●《礼记·聘义》:“廉而不刿,义也。”
郑玄注:“刿,伤也。”
●孔颖达疏:“言玉体虽有廉棱,而不伤割于物。”
●宋苏轼《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》:“逍遥江上,得古箭镞,槊锋而剑脊,其廉可刿。”
●清魏源《默觚上·学篇三》:“自大则廉而刿物,才而陵物。”
2.通“会”。交会。
●汉扬雄《太玄·告》:“天地相对,日月相刿。”
范望注:“刿之言会也,日月之行,一岁十二会。”
3.通“昧”。暗昧。
●《韩非子·难言》:“捴微说约,径省而不饰,则见以为刿而不辩。”
●于省吾新证:“刿应读作昧……昧谓暗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