鐘-中華語文大辭典
鐘钟ㄓㄨㄥzhōnɡ1.古代一種打擊樂器,中空,用銅或鐵鑄造成。[例]編~︱~鼎。2.專指寺院或其他地方懸掛的鐘,鐘聲用作報時、報警或召集僧眾等的信號。[例]~樓︱警~︱~鳴漏盡。3.計時的器具,比表大。[例]掛~︱~表︱鬧~。4.指時間或時刻。[例]~點︱3分~。5.姓。
鐘-辞源3
【鐘】20画 8011·5 zhōng ㄓㄨㄥ 職容切,平,鍾韻,照 三。東部。㊀樂器。經傳多作“鍾”。古代祭祀或宴享時用,銅製而中空,用木槌擊之發聲。單獨懸挂的稱特鐘,大小相次成組懸挂的稱編鐘。詩 周南 關雎:“窈窕淑女,鍾鼓樂之。”參閲 周禮 考工記 鳧氏。㊁梵語“犍椎”。專指佛寺懸挂的鐘。中興閒氣集下 張繼 夜泊松江詩:“姑蘇城外 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。”㊂古容量單位。淮南子 要略:“齊景公内好聲色,外好狗馬……一朝用三千鐘贛。”注:“鐘,十斛也。贛,賜也。”鐘,一本作“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