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ò
1、[
严柝]yán tuò
戒夜的更柝。柝,打更用的梆子。
2、[
柝击]tuò jī
指击柝巡夜。
3、[
鸣柝]míng tuò
敲击梆子使发声。常用以巡夜和聚众。
4、[
弛柝]chí tuò
废巡更。
5、[
鞞柝]bǐng tuò
小鼓和木梆。军中用于打更巡夜。
6、[
铃柝]líng tuò
1.巡逻、报警用的铜铃、木梆等响器。
2.借指巡逻、警卫。
3.摇铃击柝。
4.犹号令、纪律。
7、[
城柝]chéng tuò
1.城上巡夜敲的木梆。明 王问《赠吴之山》诗:“城柝声声夜未央,江云初散水风凉。”
2.借指防范。清 陈梦雷《绝交书》:“所喜者年兄已乃心王室,意在见功,事蔑不济。而彼时 耿 逆猜忌方深,城柝严密,片纸隻字,不能相通。”
8、[
击柝]jī tuò
敲梆子巡夜。亦喻战事,战乱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重门击柝,以待暴客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诘鲍》:“重门有击柝之警,治戎遏暴客之变。”唐 杜甫《暮归》诗:“霜黄碧梧白鹤栖,城上击柝復乌啼。”《宋朝事实类苑·官政治绩·张乖崖一》引 宋 沉括《梦溪笔谈》:“时贼锋方敛,纪纲过肃,蜀 民尚怀击柝之惴。”明 高启《中秋翫月张校理宅得南字》诗:“关山几处未解兵,击柝不寐愁丁男。”郭沫若《喀尔美萝姑娘》:“市头的电灯发出苍黄的冷光,击柝的声音三下,电车早已停了。”
9、[
夜柝]yè tuò
巡夜的梆声。
10、[
鼓柝]gǔ tuò
1.击柝。柝,巡夜报更的木梆。
2.鼓声和柝声。
11、[
靖柝]jìng tuò
停止击柝。谓太平无事,不须警戒。
12、[
金柝]jīn tuò
古代军中夜间报更所敲击的器物。柝(tuò)。
13、[
柝柝]tuò tuò
象声词。
14、[
偃柝]yǎn tuò
打更的梆子藏而不用,表示世道太平,无须警戒。
15、[
烽柝]fēng tuò
烽火和打更梆子。谓发生战争。
16、[
柝汲]tuò jí
巡夜和汲水。泛指劳作。
17、[
边柝]biān tuò
边地军营巡夜打更的梆子声。
18、[
宵柝]xiāo tuò
巡夜的梆声。
19、[
警柝]jǐng tuò
警夜时敲击以报更的木梆。唐 苏颋《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》:“晓巖中警柝,春事下蒐田。”宋 彭龟年《寿张京尹》诗:“三年尹王都,警柝清夜眠。”明 梁储《劝止临幸疏》:“而直庐拱卫官军万餘,警柝之声,夜以达旦。”
20、[
虎柝]hǔ tuò
柝,旧时警夜报更时所敲的梆子。因其形似虎,故名。
21、[
霜柝]shuāng tuò
霜夜的击柝声。
22、[
里柝]lǐ tuò
指乡里巡查警戒人员。
23、[
关柝]guān tuò
语本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抱关击柝。”赵岐 注:“抱关击柝,监门之职也。柝,门关之木也;击,椎之也。或曰:柝,行夜所击木也。”后以“关柝”指守门打更。
24、[
柝境]tuò jìng
开拓境域。柝,通“拓”。
25、[
柝居]tuò jū
分家,分居。
26、[
虾蟆柝]há má tuò
1.虾蟆更。
27、[
虾蟇柝]xiā má tuò
虾蟆更。
28、[
沉烽静柝]chén fēng jìng tuò
烽火熄灭,柝声寂静。比喻边疆无战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