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ú
1、[
音符]yīn fú
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。五线谱上用空心或实心的小椭圆形和特定的附加符号。简谱上用七个阿拉伯数字(1 2 3 4 5 6 7)和特定的附加符号。
2、[
符号]fú hào
1.记号;标记:标点~。文字是记录语言的~。
2.佩戴在身上表明职别、身份等的标志。
3、[
桃符]táo fú
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,认为能压邪,后来在上面贴春联,因此借指春联。
4、[
符合]fú hé
(数量、形状、情节等)相合:~事实。这些产品不~质量标准。
5、[
名不符实]míng bù fú shí
名不副实。
6、[
字符]zì fú
表示数据和信息的字母、数字或其他符号。在电子计算机中,每一个字符与一个二进制编码相对应。
7、[
不符]bù fú
不相合:名实~。账面与库存~。
8、[
相符]xiāng fú
彼此一致:名实~。他所说的话跟实际的情况完全~。
9、[
符咒]fú zhòu
符箓和咒语的合称。符指画在纸上似字非字的图形。咒是口中诵念的语句。迷信的人认为画符念咒可以驱使鬼神。
10、[
灵符]líng fú
灵验的符箓(迷信)。
11、[
画符]huà fú
道士做符箓:~念咒。
12、[
虎符]hǔ fú
中国古代帝王调兵用的凭证。用铜铸成虎形,分为两半,两半都铸有相同的铭文,右半存于朝廷,左半交给带兵将帅。调发军队时须持符验合,作为凭证。战国到隋代盛行,唐代改用鱼符。
13、[
神符]shén fú
1.神灵赋予的统治天下的凭信。《文选·扬雄<剧秦美新>》:“於是乃奉若天命,穷宠极崇,与天剖神符,地合灵契。”李善 注:“分天之符,合地之契,言应録而王也。”
2.符箓。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一:“人背神符一道,蛮覘知之,望风而逃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二十:“腰带神符,首戴扶冠。”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四:“你看,这是不是就和巫师画的神符一样呢?”
14、[
护符]hù fú
即护身符。
15、[
符箓]fú lù
道士画的一种笔画 屈曲、似字非字并称能驱使鬼神的符号或图形。
16、[
兵符]bīng fú
1.古代调遣军队、更换将领所用的符节(凭证)。
2.兵书。
17、[
符水]fú shuǐ
符箓派又称符水道教,是对道教中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。
18、[
符节]fú jié
古代朝廷派遣使者、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用做凭证的东西。用竹、木、玉、铜等制成,刻上文字,分成两半,一半存留 于朝廷,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。使用时两半相合为信。
19、[
金符]jīn fú
1.犹符命。古代谓天赐与人君的符瑞,以为受命之凭证。《尚书璇玑钤》:“汤 受金符帝籙,白狼衔钩入 殷 朝。”南朝 齐 孔稚珪《褚先生伯玉碑》:“盖事详於玉牒,理焕於金符。”
2.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,包括铜虎符、金鱼符、金符牌等。南朝 齐 谢朓《思归赋》:“施银黄之沃若,剖金符之陆离。”唐 王维《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》之二:“返葬金符守,同归石窌妻。”《元史·百官志三》:“大都尚饮局,秩从六品。中统 四年始置。设大使、副使各一员,俱带金符。掌醖造上用细酒。”清 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艺三·王振鹏》:“后拜千户,佩金符,总海运。”
20、[
右符]yòu fú
符信的右半。古代调动军队或任免州郡长官等时使用。双方各执其一,左右合符,以为凭信。以竹、木、铜等制作。鱼形符的右半亦称“右鱼”。
21、[
符记]fú jì
符号;标记。
22、[
赤符]chì fú
1.“赤伏符”的简称。唐 刘希夷《谒汉世祖庙》诗:“运开朱旗后,道合赤符先。”宋 范仲淹《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》:“及帝握赤符,乘六龙,得圣人之时,臣妾亿兆,天下孰加焉。”明 何景明《郊观》诗:“日月藏金柜,龟龙秘赤符。”参见“赤伏符”。
2.汉 朝的符命。汉 为火德,火色赤,故称。北周 庾信《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》:“昔者受律赤符,韩信 当乎千里。”倪璠 注:“《史记》:刘季 为 沛公,旗帜皆赤。由所杀蛇 白帝 子,杀者 赤帝 子,故上赤。‘受律赤符’,言 信 拜大将,受 汉 符命也。”
3.旧指驱邪的符箓,因用朱砂书写,故称。明 夏完淳《端午赋》:“今年之朱索空缠,去岁之赤符已破。”
4.赤石脂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石一·五色石脂》。
23、[
执符]zhí fú
1.持符节。比喻守信。
2.指使相符;谨守。
24、[
符曜]fú yào
符瑞的光彩。
25、[
刻符]kè fú
秦 书八体之一。刻于符节上的文字。
26、[
符样]fú yàng
上级官府下达的文件。
27、[
阴符]yīn fú
1.古兵书名。
2.泛指兵书。
28、[
地符]dì fú
1.大地的符瑞。《宋书·符瑞志中》:“赤龙、《河图》者,地之符也。”《易·繫辞上》“河 出图,洛 出书”孔颖达 疏引《春秋纬》云:“河 以通乾出天苞,洛 以流坤吐地符。”《新唐书·陈子昂传》:“先王以人之通於天也,於是养其羣生,顺天德,使人乐其业,甘其食,美其服,然后天瑞降,地符升,风雨时,草木遂。”
2.宋 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。《宋史·食货志上二》:“岁以九月,县委令、佐,分地计量,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,因赤淤黑壚而辨其色;方量毕,以地及色参定肥瘠,而分五等,以定税则;至明年三月毕,揭以示民,一季无讼,即书户帖,连庄帐付之,以为地符。”
29、[
符檄]fú xí
官符移檄等文书的统称。
30、[
録符]lù fú
即竹使符。为 汉 代分与郡国守相的符信。
31、[
银符]yín fú
银质符牌。
32、[
符书]fú shū
1.符箓。
2.指记载符箓的书籍。
3.官符文书。
33、[
符镇]fú zhèn
犹符厌。
34、[
敕符]chì fú
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、调兵遣将的凭证。以竹木或金玉为之,上书文字,剖而为二,各存其一,用时相合以为证信。
35、[
玺符]xǐ fú
犹印信。天子所用。
36、[
公符]gōng fú
官方的凭证。
37、[
鸿符]hóng fú
极大的祥瑞。
38、[
符禁]fú jìn
符咒与禁架。
39、[
符别]fú bié
即傅别。古代的一种债券。分别为二,双方各持其一以为凭证。
40、[
直符]zhí fú
1.凶日名。
2.神名。
3.汉代官名。掌印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