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í
1、[
灵祇]líng qí
天地之神。亦泛指神明。
2、[
人祇]rén qí
人与神。
3、[
祇苑]qí yuàn
即祇园。
4、[
玄祇]xuán qí
犹神祇。指天神、地祇。
5、[
方祇]fāng qí
1.指大地。
2.指地神。
6、[
川祇]chuān qí
河神。
7、[
黄祇]huáng qí
地神。
8、[
柔祇]róu qí
地的别称。祇,地神。古人谓地道阴柔,故称。
9、[
祇树]qí shù
指祇园。
10、[
明祇]míng qí
泛指神明。
11、[
苍祇]cāng qí
天地神祇。
12、[
素祇]sù qí
蛇神 白帝 之别称。《文选·王融<永明九年策秀才文>》:“汉 秉素祇之徵,魏 称黄星之验。”吕向 注:“汉高祖 斩白蛇,高祖 常执此以自负。故云秉素祇也。秉,执;祇,神;徵,应也。”参见“素蛇”。
13、[
土祇]tǔ qí
地神。
14、[
阴祇]yīn qí
地神。
15、[
祇陀]qí tuó
佛教语。梵文Jeta的音译。意译胜。相传为 舍卫国 波斯匿王 太子名。
16、[
雨祇]yǔ qí
司雨之神。
17、[
岳祇]yuè qí
亦作“岳祇”。山神。
18、[
山祇]shān qí
山神。
19、[
青祇]qīng qí
东方之神。
20、[
三祇]sān qí
“三大阿僧祇”的略语。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。阿僧祇,梵文的音译,意为旷大劫,无数长时。
21、[
百祇]bǎi qí
众神。
22、[
祇悔]qí huǐ
大悔。
23、[
登祇]dēng qí
登山之神。
24、[
穹祇]qióng qí
指天地。
25、[
皇祇]huáng qí
1.地神。也称地祇。
2.天神与地神的并称。
26、[
水祇]shuǐ qí
水神。
27、[
祇夜]qí yè
梵文音译。意为讽诵,指在佛经经文后用作讽诵的偈语,多为诗歌、韵文。
28、[
颂祇]sòng qí
用歌颂的方式祭祀地神。
29、[
后祇]hòu qí
地神。
30、[
祇林]qí lín
即祇园。
31、[
金祇]jīn qí
亦作“金祗”。司秋之神。
32、[
祇令]qí lìng
但使;假使。
33、[
皇地祇]huáng dì qí
对地神的尊称。《旧唐书·礼仪志一》:“今请备设皇地祇并从祀等座,则礼得稽古,义合缘情。”宋 曾巩《本朝政要策·郊配》:“冬至祀昊天,夏至祀皇地祇,孟夏雩祀,用 太祖 配,如 永泰 之礼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》:“国初以来,南郊四祭及感生帝、皇地祇、神州,凡七祭,并以四祖迭配。”
34、[
僧祇户]sēng qí hù
北魏 僧官管辖的民户。僧祇户除向僧官输粟外,不向官府供输赋役。 北周 武帝 消灭寺院,这些人户改为一般编户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 曇曜 奏:平齐户及诸民,有能岁输穀六十斛入僧曹者,即为‘僧祇户’,粟为‘僧祇粟’,至于俭岁,賑给饥民。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‘佛图户’,以供诸寺扫洒,岁兼营田输粟。 高宗 并许之,於是僧祇户、粟及寺户,徧于州镇矣。”
35、[
先神祇]xiān shén qí
祖宗的神灵。
36、[
祇洹精舍]qí huán jīng shè
见“祇园精舍”。
37、[
阿僧祇劫]ā sēng qí jié
佛教语。谓无数极长之时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