陡-中華語文大辭典
陡ㄉㄡˇdǒu1.坡度很大。[例]~峭︱~坡。2.動作或情況發生得急且出人意料,相當於「突然」。[例]風雲~變∣舊疾~發。
陡-汉语大词典
陡d?u
ㄉㄡˇ
〔《广韵》当口切,上厚,端。〕
1.山势峻峭。
●唐林滋《望九华山》诗:“虚中始讶巨灵擘,陡处乍惊愚叟移。”
●清龚自珍《满江红·代家大人题苏刑部塞山奉使卷子》词:“草白云黄,壁立起塞山青陡,谁貌取书生骨相,健儿身手。”
●巴金《〈爝火集〉后记》:“山路相当陡,下雪天爬上去实在不容易。”
2.顿时;突然。
●宋张元干《蓦山溪》词:“一番小雨,陡觉添秋色。桐叶下银床,又送个凄凉消息。”
●元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四摺:“当差张千,即日去取。适知观在外探听,陡遇庄家,得其消息。”
●《西游记》第三七回:“哄朕到井边看什么宝贝,他陡起凶心,扑通的把寡人推下井内。”
●丁玲《水》:“这个有点尖锐,有点愤慨的声音被一阵陡起的狗的狂吠吞噬了下去。”
3.程度深,范围广。
●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一摺:“曾经消瘦,每遍犹闲,这番最陡。”
●清赵庆熹《香销酒醒曲·对月有感》:“瑶台一阵罡风陡。吹落下魂灵滴溜。”
4.抖。哆嗦。
●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四:“且喜床底宽阔,战陡陡的蹲在里头,不敢喘气。”
5.抖。神气得意。
●清吴锡麟《自塞外归》曲:“直压得小林牙意气低,越显出大都护威风陡。”
●鲁迅《花边文学·中秋二愿》:“自然也还有拜侠客做干爷,给富翁当赘婿,陡了起来的,不过这不能算是体面的事情。”
●欧阳山《三家巷》三四:“咦!周炳,怎么陡起来了!--红领带,驳壳枪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