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è
1、[
摇曳]yáo yè
摇荡:~的灯光。垂柳~。
2、[
拖曳]tuō yè
拉着走;牵引:信号弹~着一道长长的尾巴升起。拖轮~着木筏在江中航行。
3、[
曳引]yè yǐn
拉,牵引。
4、[
飘曳]piāo yè
随风摆动;摇曳:柳枝在晨风中~。
5、[
曳步]yè bù
舞蹈中的滑步或擦步。
6、[
曳撒]yè sā
古代的一种戎装。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,长袖者称曳撒。
7、[
曳曳]yè yè
1.飘动貌。
2.迟缓貌。
3.象声词。
8、[
曳裾]yè jū
1.拖着衣襟。裾,衣服的大襟。晋 陶潜《劝农》诗:“矧伊众庶,曳裾拱手。”唐 王绩《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》诗:“曳裾出门迎,握手登前除。”
2.“曳裾王门”之省称。唐 杜甫《又作此奉卫王》诗:“推轂几年惟镇静,曳裾终日盛文儒。”明 蔡羽《思田园》诗:“曳裾京华尘,徒自隳四支。”参见“曳裾王门”。
9、[
曳行]yè xíng
摇摇晃晃地行走。
10、[
引曳]yǐn yè
牵拉。
11、[
曳白]yè bái
1.卷纸空白,只字未写。谓考试交白卷。
2.比喻白色的云气或江水等。
12、[
晃曳]huàng yè
摇晃。
13、[
曳组]yè zǔ
犹佩印。古代佩印用组绶,因以曳组为佩印的代称。
14、[
曳练]yè liàn
铺开的白绢。常用以比喻白色的云气或江水。
15、[
蹩曳]bié yè
行动艰难迟缓貌。
16、[
沿曳]yán yè
指沿江拉纤。
17、[
跛曳]bǒ yè
跛足曳行。
18、[
曳履]yè lǚ
拖着鞋子。形容闲暇、从容。
19、[
逆曳]nì yè
谓受迫而不能按照正道行事。
20、[
游曳]yóu yè
犹飘动。
21、[
曳纲]yè gāng
拖曳网渔具的绳索。常用的有麻绳、棕绳、钢丝绳等。
22、[
蹇曳]jiǎn yè
跛行摇晃貌。
23、[
曳绪]yè xù
抽丝。比喻连续不断。
24、[
屈曳]qū yè
犹言屈伸进退。
25、[
驱曳]qū yè
驱逐、拉拽。
26、[
白曳]bái yè
白卷。喻胸无点墨。
27、[
撇曳]piě yè
纷沓。
28、[
遥曳]yáo yè
犹摇荡。遥,通“摇”。
29、[
倒曳]dǎo yè
亦作“倒拽”。倒拖;倒拉。
30、[
曳剌]yè là
走卒;衙役。
31、[
疲曳]pí yè
1.衰老疲困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年虽疲曳,犹庶几名贤之风。”李贤 注:“曳,犹顿也。”宋 王安石《乞退表》:“况于疲曳,加以瞀昏,若由昧冒而无惭,其必颠隮而不救。”
2.指衰弱困顿。清 吴伟业《送何省斋》诗:“我行感衰疾,腰脚增疲曳。”
3.劳苦困顿。《晋书·王述传》:“又 江州 当泝流数千,供继军府,力役增倍,疲曳道路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神宗元丰元年》:“如此,非特我兵趋疾疲曳,有堕贼掩伏之虞,彼又将分兵擣虚以袭我矣。”
32、[
臾曳]yú yè
《说文·申部》:“臾”:“束缚捽抴为臾曳。”段玉裁 注:“曳字各本无,今补。束缚而牵引之谓之臾曳。”王筠 句读:“‘臾’、‘曳’亦双声,则双单皆可用矣。”引申为牵掣。
33、[
曳影]yè yǐng
1.犹摇影。
2.神话传说中的剑名。
34、[
曳柴]yè chái
古代作战用的一种诈敌方法。即以车曳柴起尘,造成众军奔驰的假象,以迷惑敌人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狐毛 设二旆而退之。欒枝 使舆曳柴而伪遁,楚 师驰之。”杜预 注:“曳柴起尘,诈为众走。”唐 刘禹锡《望赋》:“审曳柴之虚警,破来鏑之先声。”《新唐书·忠义传中·颜杲卿》:“即传檄 河 北,言王师二十万入 土门,遣 郭仲邕 领百骑为先锋,驰而南,曳柴扬尘,望者谓大军至。”
35、[
曳炫]yè xuàn
二人牵引过市叫卖。
36、[
牵曳]qiān yè
1.亦作“牵拽”。牵拉;拖带。
2.犹牵制。
3.犹言东拉西扯。
37、[
曳地]yè dì
1.拖地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上常衣綈衣,所幸 慎夫人,今衣不得曳地,幃帐不得文绣,以示敦朴,为天下先。”《后汉书·舆服志上》:“建太常,十有二斿,九仞曳地。”王汶石《少年突击手》:“它(秦岭)穿着一件曳地的裙,裙褶里透出淡淡的青光。”
2.倒卧在地。
38、[
漂曳]piāo yè
飘摆,摇曳。
39、[
扶曳]fú yè
搀扶着走。多指困顿貌。
40、[
曳衒]yè xuàn
谓夫妇二人牵引过市叫卖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妖夫曳衒,何号于市?”洪兴祖 补注:“曳,牵也,引也。衒,荧绢切,行且卖也。曳衒,言夫妇相引,行卖於市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