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ō
1、[
颇佳]pō jiā
相当好。
2、[
偏颇]piān pō
偏于一方面;不公平:这篇文章的立论失之~。
3、[
颇有建树]pō yǒu jiàn shù
指在某些方面很有功绩。建树有动词的意思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,也有名词的意思表示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。
4、[
颇为]pō wéi
很--用在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形容词前面,表示程度很高,但还未达到最高点。
5、[
颇有]pō yǒu
十分;十分有。
6、[
颇具]pō jù
很有……的意思。
7、[
颇丰]pō fēng
相当多、丰盛、丰富。
8、[
颇璃]pō lí
见"颇黎"。
9、[
平颇]píng pō
见“平陂”。
10、[
颇黎]pō lí
1.指状如水晶的宝石。
2.亦作“颇瓈”。玻璃。
11、[
踦颇]yǐ pō
偏颇;片面。
12、[
颇侧]pō cè
偏侧,不正。
13、[
颇激]pō jī
犹偏激。
14、[
颇棱]pō léng
即菠菜。
15、[
颇脱]pō tuō
时或,间或。
16、[
颇超]pō chāo
复姓。见《旧唐书·西戎传·常项羌》。
17、[
颇梨]pō lí
指状如水晶的宝石。
18、[
起颇]qǐ pō
战国 名将 白起 和 廉颇 的并称。
19、[
颇孚]pō fú
得到支撑、支持。
20、[
颇瓈]pō lí
见“颇黎”。
21、[
颇偏]pō piān
犹偏颇。
22、[
颇奈]pō nài
亦作“颇耐”。犹可恶,可恨。本为不可奈何之义,引申为詈词。
23、[
颇类]pō lèi
1.亦作“颇纇”。偏颇不平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:“刑之颇类,狱之放纷。”孔颖达 疏:“服虔 读类为纇,解云:‘颇,偏也;纇,不平也。’”
2.引申指瑕疵,缺点。唐 柳宗元《与友人论为文书》:“古今号文章为难,足下知其所以难乎?非谓比兴之不足、恢拓之不远、钻礪之不工、颇纇之不除也,得之为难,知之愈难耳。”
24、[
颇辟]pō pì
见“颇僻”。
25、[
颇回]pō huí
偏差不正。《晋书·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:“正为五百年乡党婚亲相连,至于公理,时有小小颇迴,为当随宜斟酌。”
26、[
颇我]pō wǒ
犹彼我。谓我是彼非。颇,通“彼”。
27、[
颇辞]pō cí
不正之辞,邪说。
28、[
颇说]pō shuō
邪说。
29、[
颇颇]pō pō
1.犹频频。宋 陈师道《持善序》:“绍圣 二年之春,客 东都,昼而燕坐,见 大通禪师,俯指授使具二愿,於是颇颇採《华严》、《宝积》而第次之,愿与信者而尽心焉。”
2.犹很是。元 石德玉《曲江池》楔子:“[ 郑府尹 白]:所生一子,叫做 郑元和,今年二十一岁了,从幼儿教他读书,颇颇有些学问。”《醒世恒言·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张权 自到 苏州,生意顺溜,颇颇得过。”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十二章:“﹝妇人﹞顾盼生姿,而那瘦得像竹竿的身材,和微耸的两肩,和微凸的胸膛,反而颇颇有点一九二○年 巴黎 的小家碧玉的风度。”
30、[
颇甚]pō shèn
犹甚极。唐 杜甫《白水明府舅宅喜雨》诗:“汤 年旱颇甚,今日醉絃歌。”唐 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郑云逵 与 王彦伯 邻居,尝有客来求医,误造 云逵 门,云逵 知之,延入与诊候曰:‘热风颇甚。’”宋 苏舜钦《火疏》:“陛下即位,未及十年,数岁连遭水涝,虽徵赋咸入,而百姓颇甚困乏。”
31、[
颇耐]pō nài
见“颇奈”。
32、[
颇极]pō jí
1.犹竭尽。
2.极为,非常。
33、[
颇李]pō lǐ
战国 时 赵国 名将 廉颇 与 李牧 的并称。
34、[
颇説]pō shuō
邪说。《豆棚闲话·陈斋长论地谈天》紫髯狂客 总评:“凡读之者,无论其善与不善也,目之有以得乎目,耳之有以得乎耳,无一邪词,无一颇説。”
35、[
倾颇]qīng pō
不正。颇,偏。
36、[
颇僻]pō pì
邪佞,不正。
37、[
颇失]pō shī
偏差过失。
38、[
颇讥]pō jī
谓微有讥刺。
39、[
颇陵]pō líng
即菠菜。 宋 孙奕 《履斋示儿编·字说·集字二》:“《艺苑雌黄》云:‘……蔬品有颇陵者,昔人自 颇陵国 将其子来,因以为名。’今俗乃从艸而为菠薐。”参见“ 菠菜 ”。
40、[
颇险]pō xiǎn
犹险詖。邪恶不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