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ì
1、[
战役]zhàn yì
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或全部目的,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的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的作战行动。介于战争与战斗之间。其规模大小决定于双方参加兵力的多少。
2、[
服役]fú yì
1.服兵役,也指运动员等在专业岗位上服务。
2.武器装备正在军备中使用,也指交通工具、设施等正在使用。
3.旧时指服劳役。
3、[
奴役]nú yì
像对待奴隶一样地役使。
4、[
差役]chāi yì
1.封建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动。
2.旧时在官府里当差的人。
5、[
退役]tuì yì
1.军人退出现役或服预备役期满后停止服役:~军人。
2.某种陈旧的武器不再用于军备,也指交通工具、设施等不再使用:这种型号的战斗机已经~了。
3.泛指其他行业的人员(多指运动员)退离专业岗位:今年球队主力队员大半~,实力明显下降。
6、[
现役]xiàn yì
1.公民自应征入伍之日起到退伍之日止所服的兵役。
2.属性词。正在服兵役的:~军人。
7、[
拘役]jū yì
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,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。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。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。
8、[
兵役]bīng yì
公民依照国家兵役制度履行的军事义务。分现役和预备役。
9、[
劳役]láo yì
1.指强迫的劳动:服~。~繁重。
2.指(牲畜)供使用:他家有三头能~的牛。
10、[
苦役]kǔ yì
旧时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:服~。
11、[
仆役]pú yì
仆人。
12、[
徭役]yáo yì
古时统治者强制百姓承担的无偿劳动。
13、[
赋役]fù yì
赋税和徭役。
14、[
役使]yì shǐ
使用(牲畜);强迫使用(人力):~骡马。~奴婢。
15、[
杂役]zá yì
旧指受雇做杂事的人。
16、[
使役]shǐ yì
使用(牲畜等)。
17、[
免役]miǎn yì
免除某种规定的服役,如兵役、劳役。
18、[
役畜]yì chù
可供使役的牲畜。畜(chù)。
19、[
役用]yì yòng
1.役使;使用。晋 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夫陶冶造化,莫灵於人,故达其浅者,则能役用万物;得其深者,则能长生久视。”唐 柳宗元《与友人论为文书》:“其间耗费简札,役用心神者,其可数乎?”唐 元稹《叙诗寄乐天书》:“五六年之间,是丈夫心力壮时,常在闲处,无所役用。”
2.劳力和费用。《新唐书·食货志四》:“是时增调农人铸钱,既非所习,皆不聊生。内作判官 韦伦 请厚价募工,繇是役用减而鼓铸多。”
20、[
工役]gōng yì
旧时给机关、学校或官僚、绅士人家做杂事的人。
21、[
厨役]chú yì
担任炊事的仆役。
22、[
臣役]chén yì
1.泛指奴仆。
2.犹役使。
23、[
运役]yùn yì
指运漕劳役。
24、[
作役]zuò yì
1.建筑工程。
2.指工匠人伕。
25、[
役力]yì lì
犹效力。
26、[
堂役]táng yì
旧时指学校的勤杂工。冰心《离家的一年》:“你的宿舍定在东楼十五号,和这个堂役先去罢,我一会儿就来。”
27、[
占役]zhàn yì
逾制占用公务人员当差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英宗治平三年》引五月乙丑诏书:“陕西 战兵四十五万并义勇,令本路都总管常加训练,毋得占役。”《警世通言·计押番金鳗产祸》:“这个人是虎翼营有请受的官身,占役在官员去处。”
28、[
侍役]shì yì
仆人。
29、[
疲役]pí yì
疲于所役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,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,可不哀邪!”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“汉 等贪并力攻 嚣,遂不能遣,粮食日少,吏士疲役,逃亡者多。”缪荃孙《艺风堂友朋书札·袁昶二十六》:“虱此三年,苶然疲役,所得不偿所失。”
30、[
远役]yuǎn yì
谓到远方服役,戍守边疆。
31、[
役马]yì mǎ
指非骑乘用的马,也就是耕地、拉车的马。
32、[
苛役]kē yì
繁重的劳役。
33、[
的役]de yì
妥当的差役。
34、[
跟役]gēn yì
随从;仆役。
35、[
剧役]jù yì
谓服繁重的劳役。
36、[
役役]yì yì
1.劳苦不息貌。
2.奔走钻营貌。
3.狡黠貌。
37、[
役智]yì zhì
运用心智。
38、[
斯役]sī yì
厮役。指干杂事的劳役。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“人臣隶圉免”杜预 注“去厮役”唐 陆德明 释文:“厮役,如字。厮,又作‘斯’,音同。何休 注《公羊》云:‘艾草为防者曰厮,汲水浆者曰役。’苏林 注《汉书》云:‘厮,取薪者。’韦昭 云:‘析薪曰厮。’”汉 王符《潜夫论·叙录》:“未尝服斯役,无所效其勛。”
39、[
厮役]sī yì
旧称干杂事劳役的奴隶。后泛指受人驱使的奴仆。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廝役扈养死者数百人。”何休 注:“艾草为防者曰廝;汲水浆者曰役。”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其宾客廝役,莫非天下俊桀。”清 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论语·宪问篇一》:“唯皆不然,遇昬乱则为持禄之 魏徵,遇安寧则为附势之 刘琨,斯则虽具官修职,而与廝役同矣。”
40、[
输役]shū yì
因犯罪罚作劳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