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ì
1、[
发髻]fà jì
1.头发的一种光滑的结、卷或安排,用真发或假发做成。置于头的后部,尤置于颈背部。
2.通常卷在衬垫物上方并用别针别住的松软发卷。
2、[
螺髻]luó jì
形状像螺壳的发髻。
3、[
髻钗]jì chāi
插定发髻的钗子。用金玉等制成,古亦为首饰之一种。
4、[
宝髻]bǎo jì
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。
5、[
佛髻]fó jì
呈盘曲状发髻的美称。相传佛发旋曲为螺形,故称。
6、[
丸髻]wán jì
圆形发髻。
7、[
鬀髻]tì jì
假发髻。鬀,通“髢”。
8、[
髻鸦]jì yā
即髻丫。
9、[
髻凤]jì fèng
指插戴于发髻的凤钗。
10、[
髻影]jì yǐng
发髻的影子。
11、[
肉髻]ròu jì
梵语嗢瑟尼沙的意译。
12、[
珠髻]zhū jì
饰以珠络的发髻。
13、[
危髻]wēi jì
高耸的发髻。
14、[
髻丫]jì yā
1.盘于头顶左右两边的发髻。
2.比喻植物顶部分杈。
15、[
髻髽]jì zhuā
梳在头两旁的发髻。
16、[
剪髻]jiǎn jì
喻贤母教子有方,或喻诚心待客。
17、[
项髻]xiàng jì
谓挽发髻于颈后。
18、[
合髻]hé jì
唐 宋 婚俗之一。
19、[
头髻]tóu jì
发髻,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。唐 顾况《险竿歌》:“翻身挂影恣腾蹋,反綰头髻盘旋风。”《元典章新集·刑部·挖损两眼成废疾》:“﹝ 曹辛三 ﹞用右手将叔 曹庆二 头髻揪住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四回:“他洗过了脸,梳掠了头髻,重施脂粉。”许钦文《鼻涕阿二》一:“胖而高的头髻梳在前额上,是蝴蝶形的。”
20、[
髻根]jì gēn
发髻的基部。
21、[
玄髻]xuán jì
乌黑的发髻。
22、[
鬟髻]huán jì
亦作“鬟结”。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。
23、[
宫髻]gōng jì
指妇女的发髻。因多仿皇宫发式,故称。
24、[
魋髻]tuí jì
亦作“魋结”。结成椎形的髻。
25、[
罗髻]luó jì
盘状发髻。
26、[
高髻]gāo jì
高绾之发髻。
27、[
辫髻]biàn jì
用辫子盘成的髻。
28、[
丫髻]yā jì
女孩梳在头顶两边的发髻。
29、[
髻梁]jì liáng
横插于发髻的簪子。
30、[
翦髻]jiǎn jì
指 唐 王珪 母鬻发宴宾之事。事见 唐 杜甫《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》诗。
31、[
髻宝]jì bǎo
即髻珠。
32、[
鬏髻]jiū jì
脑后头发盘成的髻。
33、[
义髻]yì jì
旧时妇女作修饰用的假发髻。
34、[
囚髻]qiú jì
唐 代妇女发髻的一种样式。
35、[
坠髻]zhuì jì
坠马髻的省称。
36、[
鸾髻]luán jì
鸾形发髻。
37、[
髴髻]fú jì
戴有首饰的发髻。
38、[
毛髻]máo jì
方言。即刘海。垂在前额的一溜剪短的头发。
39、[
髻丛]jì cóng
指发髻。
40、[
拥髻]yōng jì
谓捧持发髻,话旧生哀。旧题 汉 伶玄《赵飞燕外传》附《伶玄自叙》:“通德 占袖,顾眎烛影,以手拥髻,凄然泣下。”宋 苏轼《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处以诗戏之》之二:“遥知 通德 凄凉甚,拥髻无言怨未归。”明 徐渭《燕子楼》诗:“昨泪几行因拥髻,当年一顾本倾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