鮝-辞源3
【鮝】17画 9033·6 xiǎng ㄒㄧㄤˇ 類篇寫兩切。“鯗”之俗字。見“鯗”。
鮝-中華大字典
1、鮝釋文:同鰧。見《字彙》。〔正字通云。~俗鯗字。舊注同鰧。誤〕。
2、鯗讀音:寫兩切,音想,養韻。釋文:魚腊。見《集韻》。
〔按吳地記云。闔閭入海。見金色魚逼而來。吳軍取食。及歸。索食之。甚美。因書美下魚~字〕。
3、鰧讀音:徒登切,音騰,蒸韻。釋文:魚名。《山海經中山經》:合水多~魚。狀如鱖。居逵。蒼文赤毛。
〔注〕:厥魚、大口大目。細鱗有斑彩。
〔按玉篇云。魚似䰽。文選郭璞賦、字作滕〕。
4、鰧讀音:直稔切,音朕,寢韻。釋文:魚名。似蝦。赤文。出廣雅。見《廣韻》。
〔按今本廣雅無。集韻四十七寑云。魚名。似鱖〕。
5、鱶釋文:鯗或字。見《集韻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