鯊-中華語文大辭典
鯊鲨ㄕㄚshā魚名。呈紡錘狀而稍扁,體型大而凶猛。口橫向裂開,牙鋒銳利,胸鰭、腹鰭大,尾鰭發達。攻擊時行動敏捷,捕食其他魚類為生。也作「沙魚」(★今不用)、「鮫」、「鯊魚」。
鯊-漢語大字典
鯊
〔鲨〕
shā 《廣韻》所加切,平麻生。歌部。
(1)吹沙小鱼。又名鮀、鲨鮀。生活在溪涧的小鱼。《爾雅·釋魚》:“鯊鮀。”郭璞注:“今吹沙小魚,體員而有點文。”《詩·小雅·魚麗》:“魚麗于罶,鱨鯊。”毛傳:“鯊,鮀也。”《本草綱目·鱗部·鯊魚》:“(鯊魚)此非海中沙魚,乃南方溪澗中小魚也。居沙溝中,吹沙而游,咂沙而食。”
(2)一种生活在海中的鳃裂位于侧面的板鳃鱼类的通称。又名沙鱼或鲛。种类很多,性凶猛,捕食其他鱼类。《正字通·魚部》:“鯊,海鯊,青目赤頰,背上有鬣,腹下有翅,味肥美。《六書故》曰:‘海中所産,以其皮如沙得名。哆口,無鱗,胎生。其類尤多,大者伐之盈舟。’”
(3)鰕虎鱼的别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