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ěng
1、[
骨鲠]gǔ gěng
1.鱼骨头:~在喉。
2.耿直:~之气。~之臣。
2、[
鲠直]gěng zhí
见〖耿直〗。
3、[
鲠介]gěng jiè
正直耿介。
4、[
强鲠]qiáng gěng
亦作“彊鯁”。刚正鲠直。
5、[
愚鲠]yú gěng
敦厚鲠直。
6、[
朴鲠]pǔ gěng
朴实鲠直。
7、[
崩鲠]bēng gěng
悲痛哽咽。
8、[
鲠烈]gěng liè
犹刚烈。
9、[
鲠涕]gěng tì
哽咽流涕。鯁,通“哽”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下·灵帝何皇后》:“扶 弘农王 下殿,北面称臣。太后鯁涕,羣臣含悲,莫敢言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灵帝中平六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 注曰:“言不敢出声,但鯁咽而流涕也。”
10、[
鲠固]gěng gù
刚直坚定。
11、[
孤鲠]gū gěng
孤梗。
12、[
鲠朴]gěng piáo
鲠直朴实。《魏书·于栗磾传论》:“ 忠 以骾朴见亲,乘非其据,遂擅威权,生杀自己。”
13、[
清鲠]qīng gěng
亦作“清骾”。清高刚直。
14、[
鲠塞]gěng sāi
1.哽咽气塞。鯁,通“哽”。
2.阻塞。
15、[
刚鲠]gāng gěng
亦作“刚梗”。刚强正直。《晋书·谢邈传》:“邈 性刚骾,无所屈挠,颇有理识。”《魏书·游肇传》:“尚书令 高肇 ……以 肇 名与己同,欲令改易。
16、[
鲠正]gěng zhèng
刚正,正直。《南史·蔡撙传》:“ 撙 风骨鯁正,气调英嶷,当朝无所屈让。”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田武传》:“ 武 出身戎行,性鯁正,御军治民,咸尽其善。” 明 黄佐 《广州人物传》卷三:“天下谓 瞻 ( 刘瞻 )鯁正,特为谗挤,举以为寃。”
17、[
鲠泗]gěng sì
犹言哽咽流涕。鯁,通“哽”。
18、[
鱼鲠]yú gěng
鱼骨,鱼刺。
19、[
鲠气]gěng qì
刚直不阿的精神气度。
20、[
鲠避]gěng bì
gěng bì ㄍㄥˇ ㄅㄧˋ 鲠避","index":1,"link":"http://baike..com/item/%E9%B2%A0%E9%81%BF/4209614#1","name":"概述。
21、[
高鲠]gāo gěng
高洁鲠直。
22、[
鲠恋]gěng liàn
哽咽思恋。鯁,通“哽”。
23、[
鲠裂]gěng liè
哽咽悲伤,心肝摧裂。
24、[
廉鲠]lián gěng
廉洁耿直。
25、[
风鲠]fēng gěng
谓风骨鲠直。《魏书·高道悦传》:“道悦 资性忠篤,禀操贞亮,居法树平庸之规,处諫著必犯之节,王公惮其风鯁,朕实嘉其一至,謇諤之诚,何愧 黯 鲍 也。”
26、[
鲠欷]gěng xī
哽咽欷歔。鯁,通“哽”。
27、[
鲠鲠]gěng gěng
直言抗争貌。
28、[
鲠咽]gěng yān
1.犹哽咽。鯁,通“哽”。
2.谓阻塞咽喉之地。
29、[
鲠毅]gěng yì
梗直刚毅。
30、[
鲠愤]gěng fèn
谓心中不平,充满义愤。
31、[
中鲠]zhōng gěng
1.中途阻塞。南朝 宋 谢灵运《撰征赋》:“叹王路之中鯁,蠢於越之妖烬。”
2.从中阻挠。清 俞樾《茶香室丛抄·万年桥》:“一有造桥之议,即为中鯁。”
32、[
直鲠]zhí gěng
正直;直爽。
33、[
鲠峭]gěng qiào
1.刚正峭直,正直严峻。《新唐书·卓行传赞》:“德秀(元德秀)以德,城(阳城)以鯁峭,图 知命,其志凛凛与秋霜争严,真丈夫哉!”宋 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繫年要录·建炎元年六月》:“靖康 间号开言路,遇有议论鯁峭者輒加远窜,其实所以塞之也。”宋 叶适《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》:“临事鯁峭,除民疾痛,刚果立发,必达其志而后已。”
2.骾峭:刚直严正。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贾奉雉》:“贾 为人骾峭,不避权贵。”
34、[
鲠慰]gěng wèi
谓心中郁塞得以宽解。
35、[
方鲠]fāng gěng
方正耿直。《宋书·蔡廓传》:“﹝ 廓 ﹞以方鯁闲素,为 高祖 所知。”《明史·沉鲤传》:“帝亦嫌 鲤 方鯁,因 鲤 乞休,遽命与 一贯 同致仕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红玉》:“翁年近六旬,性方鯁,而家屡空。”周素园《贵州民党痛史》第六章:“﹝ 谭西庚 ﹞为人方鯁,遇大事慷慨肩任,风骨棱棱。”
36、[
鲠切]gěng qiē
刚正率直。
37、[
鲠谔]gěng è
刚直敢言。
38、[
横鲠]héng gěng
犹梗阻。
39、[
鲠谅]gěng liàng
刚正信实。
40、[
鲠怅]gěng chàng
念结于心而怅然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