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é
1、[
通牒]tōng dié
一个国家通知另一个国家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:最后~。
2、[
谱牒]pǔ dié
家谱。
3、[
度牒]dù dié
也叫戒牒。官府发 给和尚、尼姑的证明身份的文件。牒(dié)。
4、[
玉牒]yù dié
1.古代帝王封禅、郊祀的玉简文书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封 泰山 下东方,如郊祠 泰一 之礼。封广丈二尺,高九尺,其下则有玉牒书,书祕。”唐 刘肃《大唐新语·郊禅》:“开元 十三年,玄宗 既封禪,问 贺知章 曰:‘前代帝王何故秘玉牒之文?’知章 对曰:‘玉牒本通神明之意,前代帝王所求各异,或祷年算,或求神仙,其事微密,故外人莫知之。’”宋 王禹偁《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》:“祈福不劳藏玉牒,礼天须至用金泥。”
2.记载帝王谱系、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。至 宋 代,每十年一修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三》:“﹝ 宗正寺 ﹞知图谱官一人,修玉牒官一人。”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三:“玉牒修书,始於 大中 祥符,至於 政 宣 而极备……编年以纪帝系,而戴其历数及朝廷政令之因革者,为《玉牒》。”明 何景明《寄樊国宾》诗:“业绍青緗旧,名沾玉牒香。”爱新觉罗·溥仪《我的前半生》第九章:“我曾根据一九三七年修订的‘玉牒’和妹妹弟弟们提供的材料,做过一个统计。”
3.泛指典册、史籍。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鸟策篆素,玉牒石记。”张铣 注:“玉牒、石记,皆典策类也。”《文选·张协<七命>》:“生必耀华名於玉牒,没则勒洪伐於金册。”李周翰 注:“玉牒、金册,并国史也。”
4.指佛道之书。晋 葛洪《抱朴子·黄白》:“《玉牒记》云:‘天下悠悠,皆可长生也;患於犹豫,故不成耳。’”隋 炀帝《宝台经藏愿文》:“前佛后佛,谅同金口;即教当教,寧殊玉牒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七:“三元布经皆刻金丹之书,盛以自然云锦之囊,封以三寳神之章,藏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宫,谓之玉牒金书。”
5.神仙名籍。唐 韦应物《萼绿华歌》:“有一人兮升紫霞,书名玉牒兮 萼緑华。”
5、[
公牒]gōng dié
官方文书。
6、[
赤牒]chì dié
唐 代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。
7、[
宗牒]zōng dié
宗族的谱牒。
8、[
儒牒]rú dié
委任学官的公文。
9、[
信牒]xìn dié
唐 代授官皆给告身,未有告身之前,先给文书以为凭证,称信牒。
10、[
史牒]shǐ dié
亦作“史谍”。犹史册。
11、[
摄牒]shè dié
委任文书。
12、[
鸳牒]yuān dié
见"駌鸯牃"。
13、[
抱牒]bào dié
犹抱牍。
14、[
秘牒]mì dié
秘要的册籍。
15、[
牒诉]dié sù
讼辞,诉状。
16、[
勑牒]chì dié
载有皇帝命令的文书。唐 白居易《杜陵叟》诗:“昨日里胥方到门,手持勑牒榜乡村。”宋 曾巩《明州谢到任表》:“臣于去年十二月,于 江寧府 准 福州 公文送到勑牒一道,就差臣权知 明州。”宋 洪迈《夷坚甲志·邵南神术》:“郭 怒,取勑牒示之。”
17、[
军牒]jūn dié
军中的文书。
18、[
行牒]xíng dié
1.出行时用以证明身分的凭证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一》:“天下关二十六,有上、中、下之差。度者,本司给过所;出塞踰月者,给行牒。”
2.行移公文。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锺生》:“生愁怖,终夜不枕。次日侦听,则已行牒讥察,收藏者弃市。”
19、[
牒目]dié mù
犹名册。
20、[
条牒]tiáo dié
1.通令;通告。
2.条例;文书。
21、[
録牒]lù dié
名册。
22、[
飞牒]fēi dié
快件文书。
23、[
荣牒]róng dié
谓授官的簿录。
24、[
讼牒]sòng dié
诉状。
25、[
瑞牒]ruì dié
犹玉牒。指吉祥或珍贵的文书。
26、[
申牒]shēn dié
用公文向上呈报。
27、[
雪牒]xuě dié
平反的公文。
28、[
选牒]xuǎn dié
1.推荐官吏的公文。《宋书·王景文传》:“去五月中,吾病始差,未堪劳役,使卿等看选牒,署竟,请敕施行。”《南史·王繢传》:“齐武帝 为抚军,吏部尚书 张岱 选 繢 为长史,呈选牒,高帝 笑曰:‘此可谓素望。’”
2.委任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神宗元丰二年》:“及罢 軾 湖州,差职员追摄。既而帝批令御史臺,选牒朝臣一员乘驛马追摄。”
29、[
牒牍]dié dú
公文。
30、[
计牒]jì dié
计省的文书。宋 王安石《与孙子高书》:“此月奉计牒当渡 江 南,十一日尽室行。”宋 汪应辰《福州到任谢太上表》:“伏念臣起自书生,远随计牒,在庭多士,首蒙擢第之荣,去国累年,两被赐环之宠。”
31、[
水牒]shuǐ dié
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。
32、[
沿牒]yán dié
谓官员随选补之文牒而调迁。《文选·江淹<杂体诗·效颜延年“侍宴”>》:“测恩躋踰逸,沿牒懵浮浅。”李善 注:“《汉书》:长安令 杨兴 説将军 史高 曰:匡衡 无阶朝廷,随牒在远方。”明 文徵明《送处州刘学谕》诗:“诸孙沿牒下 吴 船,到此忍不相流连。”
33、[
白牒]bái dié
1.未用印的公文。
2.泛指官府文书。
34、[
瑶牒]yáo dié
1.珍贵的典册。
2.帝王的族谱。
35、[
监牒]jiān dié
国子监的文凭。
36、[
怪牒]guài dié
亦作“怪谍”。古代专门记载怪异的书简。
37、[
阶牒]jiē dié
升授官阶的公文。
38、[
牒籍]dié jí
犹典籍。
39、[
木牒]mù dié
古代木质的书板。
40、[
竹牒]zhú dié
竹简。晋 崔豹《古今注·问答释义》:“籍者尺二竹牒,记人之年名字物色,县之宫门,案省相应,乃得入也。”唐 苏鹗《苏氏演义》卷下:“《急就篇》曰:以竹为书牋,谓之简。《释名》云:简者,编也,可编録记事而已。又曰:简者,略也,言竹牒之单者,将以简略其事,盖平板之类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