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ì
1、[
天郄]tiān xì
见“天隙”。
2、[
血郄]xuè xì
经外穴名,即百虫窠。
3、[
郄兵]xì bīng
退兵,撤走军队。
4、[
郄公]xì gōng
古代 蜀 地豪侠。
5、[
闲郄]xián xì
隔阂;嫌隙。
6、[
郄始]xì shǐ
亦作“郄始”。开始,初始。郄,通“隙”。
7、[
修郄]xiū xì
见“修隙”。
8、[
郄穴]xì xué
1.亦作“郄穴”。孔穴。
2.中医针灸名词。指体内气血聚会于空隙处的重要穴位。见晋皇甫谧《针灸甲乙经》卷三。
9、[
嫌郄]xián xì
1.见"嫌隙"。
2.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的恶感、仇怨。
10、[
有郄]yǒu xì
同“有隙”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将军过听,以与寡人有郄,遂捐 燕 而归 赵。”汉 荀悦《汉纪·景帝纪》:“错 素与 袁盎 有郄。”
11、[
郄桂]xì guì
亦作“郄桂”。见“郤詵丹桂”。
12、[
过郄]guò xì
过隙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人生天地之间,若白驹之过郤。”
13、[
三郄]sān xì
同“三郤”。春秋晋大夫却锜﹑却犨﹑却至的合称。
14、[
空郄]kōng xì
见“空隙”。
15、[
郄曲]xì qǔ
亦作“郄曲”。曲折,屈曲。
16、[
郄枝]xì zhī
1.亦作“郄枝”。
2.见“ 郤詵枝 ”。
17、[
郄地]xì dì
指两国交界之地。即国境线。郤,通“隙”。
18、[
郄縠]xì hú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七年》:“﹝ 晋文公 ﹞作三军,谋元帅。赵衰 曰:‘郤縠 可。臣亟闻其言矣,説《礼》《乐》而敦《诗》《书》……君其试之!’乃使 郤縠 将中军,郤溱 佐之。”后世诗文常用“郤縠”比喻儒将。唐 韩愈《酬别留后侍郎》诗:“为文无出 相如 右,谋帅难居 郤縠 先。”宋 张耒《送刘季孙赴浙东》诗:“将军好书如 郤縠,文中随船三万轴。”郄縠造句《左传.僖公二十七年》:"﹝晋文公﹞作三军,谋元帅。赵衰曰:'郄縠可。臣亟闻其言矣,说《礼》《乐》而敦《诗》《书》……君其试之!'乃使郄縠将中军,郄溱佐之。"后世诗文常用"郄縠"比喻儒将。
19、[
郄诜枝]xì shēn zhī
同“郤詵丹桂”。亦作“郄詵枝”。喻指科举及第。
20、[
郄蝉草]xì chán cǎo
丹参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一·丹参》。
21、[
鸿郄陂]hóng xì bēi
即 鸿隙陂。
22、[
以郄视文]yǐ xì shì wén
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。比喻见识浅陋狭隘。郄,通“隙”。
qiè
1、[
前郄]qián qiè
以前的嫌隙。
2、[
批郄导窾]pī qiè dǎo kuǎn
亦作“批隙導窾”。谓在骨节空隙处运刀,牛体自然迎刃而分解。比喻处理事情善于从关键处入手,因而顺利解决。语本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批大郤,導大窾”。陆德明 释文:“批,擊也;郤,閒也;窾,空也。”金 王若虚《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》:“而庖丁之遊刃,批隙導窾,無非理間之自然,何獨至於爲政者而疑之哉?”清 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七》:“何謂‘大猷’?批郤導窾,迎刃而解,棋局一著勝人千百者是也。”
3、[
郄诜高第]qiè shēn gāo dì
晋 郤詵 举贤良对策试,为天下第一。见《晋书·郤詵传》。后因以“郤詵高第”喻指科举高中,荣登榜首。唐 韩翃《别汜水县尉》诗:“谷永 直言身不顧,郤詵 高第轉名香。”唐 岑参《送薛彦伟擢第东都觐省》诗:“名登 郄詵 第,身着 老萊 衣。”唐 岑参《送蒲秀擢第归蜀》诗:“新登 郄詵 第,更着 老萊 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