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-中華語文大辭典
同:
雖虽-诗词曲语辞辞典
虽语气副词,本、本来,与表让步的连词用法不同。
▶李白《幽州胡马客歌》诗:“虽居燕支山,不道朔雪寒。”不道,不觉。虽居,本居。二句间无让步转捩语气,意言唯其本居燕支山,习以为常,故不觉朔雪之寒。
▶罗隐《感怀》诗:“虽教小事相催逼,未到青云拟白头。”“虽”一作“谁”,大概是以为于义不通而臆改,其实“虽教”即“本教”。
▶李建勋《道林寺》诗,“虽向钟峰数与连,就中奇胜出其间。”虽向,本与。
▶《董西厢》三:“莺莺见生敷扬己志,窃慕于己,心虽匪石,不无一动。”意亦犹心本非石。
▶《孤本元明杂剧》《遇上皇》剧二:“我虽是愚浊的匹夫,不会讲先王礼数。”
▶又:“(驾云)你不好去大衙门里告他,却在背后啼天哭地,成何用也?(正末唱)我虽是鳏寡孤独,对谁人分诉,衔冤负屈。”二例均无让步语气,均犹言“本是”。
▶《龙门隐秀》剧三:“投军的行忠孝,在家的有义哉!因饥窘受悲哀,虽奉双亲教,从容一径来。”以上为柳迎春回家乞米恰逢其兄撞见盘问时唱词,意言我本奉双亲之命,光明正大而来。
▶《陈州粜米》剧三:“你那里休夸口,你虽是一人为害,我与那陈州百姓每分忧。”
▶《三战吕布》剧一:“则俺大哥哥虽不称这绿袍槐简,生熬的他皓首苍颜,无福受挂印悬牌金顶帐,则有分手投笔班超玉门关。”
▶《黄眉翁》剧一:“(杨景云)某是个大量的人,谁与他一般见识也。(正末唱)你虽是善与人交。(焦赞云)元帅此一去与老母上寿,须索要商议的停当也。”
▶《乐府新编阳春白雪》后五无名氏《新水令》套《凤凰台上》:“虽是不风骚,不到得着圈套。”不到得,未料到。意言本不风骚,不料仍中圈套。
▶《元人小令集》无名氏《水仙子》:“自从当日分开鸾镜,好教我乍孤眠梦不成,想起来忽地心疼。虽不是我先薄幸,又不是我不志诚,空说下海誓山盟。”上举剧曲之例,细玩上下文意,均无让步转捩关系,“虽”义并同上。
按 “须”可作“虽”,反之“虽”亦可作“须”;“须”有“本”“本来”义,“虽”也有同样用法。上举各例之“虽”,实为“须”的同音代替字。又“虽”的此种用法秦汉散文中亦可见。
▶《史记•项羽本纪》:“然身被坚执锐首事,暴露于野三年,灭秦定天下者,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。义帝虽无功,故当分其地而王之。”“虽无功”即“本无功”,与下文“故”字相应。
▶《汉书•陈胜项籍传》作“灭秦定天下者,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。怀王无功,固当分其地而王之”。亦可参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