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ián
1、[
黏糊]nián hu
1.形容东西黏:大米粥里头加点儿白薯又~又好吃。他刚糊完窗户,弄了黏黏糊糊的一手糨子。
2.形容人行动缓慢,精神不振作:别看他平时很~,有事的时候比谁都利索。‖也说黏糊糊、黏糊糊儿的(niánhūhūr·de)。
2、[
黏稠]nián chóu
液体浓度高,有黏性,不易流动:黏稠的浆糊。黏稠的松脂。黏稠的大米粥。
3、[
黏度]nián dù
液体或半流体流动难易的程度,越难流动的物质黏度越大,如胶水、凡士林等都是黏度较大的物质。
4、[
黏膜]nián mó
人和动物体内消化、呼吸、泌尿、生殖等器官管腔内壁的组织。能分泌黏液,保持管腔湿润。如口腔黏膜、肠胃黏膜、子宫黏膜等。
5、[
黏液]nián yè
人和动植物体内分泌出来的黏稠液体。
6、[
黏合]nián hé
黏性的东西使两个或几个物体粘(zhān)在一起:~剂。
7、[
黏土]nián tǔ
含沙粒很少,有黏性的土壤。养分较丰富,能保水、保肥,但通气透水性差,耕种时需要改良。
8、[
黏贴]nián tiē
1.黏附张贴。
2.比喻记住。
9、[
黏着]nián zhuó
〈动〉用胶质把物体黏合在一起。
10、[
黏附]nián fù
黏性的东西附着在其他物体上。
11、[
胶黏]jiāo nián
1.亦作“胶粘”。像胶那样黏着。常形容心情、行为、境况、感觉等。宋 欧阳修《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》诗:“篇章久不作,意思如胶粘。”宋 陆游《庵中独居感怀》诗之二:“一生已是胶黏日,投老安能夏造冰。”元 无名氏《独角牛》第三折:“我来到这 泰安州,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,那廝便紧和我钉钉胶粘。”清 唐孙华《憎蝇》诗:“失足或胶黏,濡首甘沉溺。”冰心《三年》:“柳叶中的蝉儿,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,胶粘的,迷糊的,好似醉人的呓语。”杨朔《三千里江山》第十八段:“刘福生 想去扶他,怎么一股血腥气?拿大手一摸,哎呀,满手胶粘!”
2.贴切;紧密结合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九:“真箇下工夫见得底人,説出来自是胶粘。”清 谭嗣同《以太说》:“是盖遍法界、虚空界、众生界,有至大、至精微,无所不胶黏、不贯洽、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。”按,《仁学》作“胶粘”。
12、[
黏结]nián jié
黏合在一起:~力。互相~。
13、[
黏胶]nián jiāo
从苍蝇得到启发的一种发明。
14、[
黏米]nián mǐ
黄米。
15、[
沾黏]zhān nián
见“沾粘”、“霑黏”。
16、[
黏湿]nián shī
黏糊潮湿。
17、[
黏带]nián dài
黏连牵挂。
18、[
黏餻]nián gāo
食品名。黍米和糖制成的糕。
19、[
黏涩]nián sè
黏滞不滑。
20、[
黏滑]nián huá
又黏又滑。
21、[
黏黍]nián shǔ
即粽子。
22、[
失黏]shī nián
1.亦作“失粘”。谓骈俪文字平仄不调。
2.凡律诗前一联的“对句”与下一联“出句”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,称作“粘”,违者称作“失粘”。
3.泛指诗句平仄失调。亦称“失严”。
23、[
青黏]qīng nián
1.见"青?"。
24、[
黏踪]nián zōng
跟踪。
25、[
黏赘]nián zhuì
方言。谓手脚不干净。
26、[
黏空]nián kōng
形容高耸入云,仿佛与天相连。
27、[
黏鸡]nián jī
旧时礼俗:正月初一为鸡日,画鸡贴有门上,以示谨始。
28、[
黏留]nián liú
犹黏住。
29、[
黏人]nián rén
A像胶或糨糊一样黏着B。
30、[
黏沫]nián mò
发黏的唾液。
31、[
黐黏]chī nián
谓被黐胶黏住。
32、[
鼠黏]shǔ nián
鼠妇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虫三·鼠妇》。
33、[
黏接]nián jiē
谓以黏性糊状物将物体连接在一起。
34、[
黏儿]niánr
浆糊状的黏性物质。例:松树出黏儿了。
35、[
麪黏]miàn nián
浆糊。
36、[
黏埴]nián zhí
黏土。
37、[
黏虫]nián chóng
昆虫,成虫前翅中央有两个淡黄色的圆形斑纹,后翅尖与边缘黑灰色,昼伏夜出。幼虫头部褐色,背上和两侧有黄黑色纵线。是稻、麦、高粱、玉米等的主要害虫。有的地区叫虸蚄。
38、[
黏连]nián lián
1.牵挂。
2.黏在一起。
39、[
动黏]dòng nián
古代西南部族名。
40、[
黏惹]nián rě
黏附着;牵连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