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贤-汉语大词典
七贤1.指魏晋时嵇康、阮籍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阮咸、王戎七个名士。
●《晋书·嵇康传》:“所与神交者,惟陈留阮籍,河内山涛,豫其流者,河内向秀,沛国刘伶,籍兄子咸,琅邪王戎,遂为竹林之游,世所谓竹林七贤也。”
●唐皇甫湜《醉赋》:“沉湎于酒,有晋之七贤。”
●元沈禧《南吕一枝花·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》套曲:“七贤林下客,九老会中俦。”
2.指东汉袁秘、封观、陈端、范仲礼、刘伟德、丁子嗣、张仲然七人。
●《后汉书·袁闳传》:“黄巾起,秘从太守赵谦击之,军败,秘与功曹封观等七人以身扞刃,皆死于陈,谦以得免。诏秘等门闾号曰‘七贤’。”
3.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。
●《仁王经·序品》:“复有十亿七贤居士,德行具足。”
●吉藏疏:“七贤有二义。一依小乘者:一、五停心观;二、别相念处;三、总相念处;四、暖法;五、顶法;六、忍法;七,世第一法。此等调心顺道,故名为贤。二依大乘:一初发心人;二名有相行人;三名无相行人;四名方便行;五名习种性;六性种性;七道种性。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,名为七贤。”
●前蜀贯休《闻大愿和尚顺世》诗之三:“师禀尽名卿,孤峰老称情。若游三点外,争把七贤平。”
4.泛指七位贤人。
●明孙仁孺《东郭记·与之大夫》:“进公家,不终朝七贤并拔,较吾兄应是没争差。”
七贤-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
七贤(竹林七贤)
【出典】 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陈留阮籍、谯国嵇康、河内山涛,三人年皆相比,康年少亚之。预此契者,沛国刘伶、陈留阮咸、河内向秀、琅邪王戎,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,肆意酣畅,故世称‘竹林七贤。’”又见《晋书》卷四十九《嵇康传》:“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、河内山涛,豫其流者河内向秀、沛国刘伶、籍兄子咸、琅邪王戎,遂为竹林之游,世所谓‘竹林七贤’也。” 又,参见“黄公酒垆”条。
【释义】 晋代嵇康、阮籍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阮咸、王戎七人是当代高士,常集于竹林之下,肆意酣畅,人称“竹林七贤”。后人用“七贤”比喻高尚之士。
【例句】 ①长生境上仙,仁寿乡中叟;七贤林下客,九老会中俦。(沈禧套曲〔南吕·一枝花〕 《七月初六日为施以和寿》)这是一首庆寿的应酬之作,作者以竹林七贤的典故作比拟,来赞美施以和。②辱没杀竹林七贤,怎见的岁寒三友? (史九敬先杂剧《老庄周一枕蝴蝶梦》第三折〔呆骨朵〕)太白金星责竹仙行为有愧于七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