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人成虎-中華語文大辭典
三人成虎三人成虎ㄙㄢ ㄖㄣˊ ㄔㄥˊ ㄏㄨˇsānrén-chénɡhǔ街上本無老虎,但連續三人說街上出現老虎,就使人相信街上真有老虎。後比喻謠言反復傳播就足以惑亂聽聞。典出《戰國策‧魏策二》。
三人成虎-中华成语大词典
三人成虎
【拼音】:sān rén chéng hǔ
解释
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,听的人就信以为真。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
出处
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:“夫市之无虎明矣,然而三人言而成虎。”
示例
正是积毁成山,~。到开皇二十年十月,隋主御武德殿,宣诏废勇为庶人。 ★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二回
近义词
众口铄金、道听途说、三人成市虎
反义词
眼见为实
语法
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谣言
成语故事
战国时,魏国大臣庞葱伴随太子去赵国作人质,临行前对魏王说:“如果三个人都对你说城市里有一只老虎正在伤人,你相信吗?”魏王说他不会听信谗言的。庞葱到赵国后,不少毁谤庞葱的谣言传到魏王的耳朵,魏王还是信以为真
西汉-刘向--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闻三人成虎,千夫揉椎,众品所移,无翼而飞。
宋-苏颂-诗其二-《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十四首》:众口铄金虽可畏,三人成虎我犹疑。
清-褚人获-二回-《隋唐演义》:正是积毁成山,三人成虎。到开皇二十年十月,隋主御武德殿,宣诏废勇为庶人。
当代-西岭雪--《西望张爱玲》:无论是流言还是传奇,其来源都是捕风捉影,而渠道都是道听途说,其结果则有时候三人成虎,有时则画虎不成反类犬。
春秋-邓析--《邓析子·转辞》:古人有言,众口铄金,三人成虎,不可不察也。
宋-黄庭坚-诗-《劝交代张和父酒》:三人成虎事多有,众口铄金君自宽。
明-王廷陈--《寄舒子》:嗟乎!百犬吠声,积羽折轴;十夫挠椎,三人成虎。此墨翟有素丝之悲,阮籍有穷途之哭也。
现代-郑振铎--《劫中得书记·序》:且类曾参杀人,三人成虎。忧谗畏讥,不可终日。
宋-苏颂--《苏魏公文集·一〇·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十四首》:构虚为实尽枝辞,直道公心自不欺。众口铄金虽可畏,三人成虎我犹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