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千牍-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
三千牍奏牍三千字
【出典】 《史记》卷一二六《滑稽列传》汉·褚少孙补《东方朔传》:“武帝时,齐人有东方生名朔,以好古传书,爱经术,多所博观外家之语。朔初入长安,至公车上书,凡用三千奏牍。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,仅然能胜之。人主从上方读之,止,辄乙其处,读之二月乃尽。诏拜以为郎,常在侧侍中。”
【释义】 汉武帝朝,东方朔公车上书,用三千奏牍,武帝读毕,诏以为郎。后世遂用“三千牍”作为上书、奏对的典故。
【例句】 ①金马空故事,方朔漫多端。三千牍在,玉殿何日赐清闲。(毛滂《水调歌头·拟饶州法曹掾作》674)这里活用东方朔事,叙写上书皇帝,未获知遇。②奏牍三千字,晁董已销声。(袁去华《水调歌头·送杨廷秀赴国子博士用廷秀韵》1493)这里说杨氏的奏牍胜过历史上以进言知名的人。参见“晁董”条。
三千牍-汉语大词典
三千牍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朔(东方朔)初入长安,至公车上书,凡用三千奏牍。”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。三千,极言其多。
●宋苏轼《次韵子由送千之侄》:“闭门试草三千牍,仄席求人少似今。”
●金元好问《帝城》诗之一:“悠悠未了三千牍,碌碌翻随十九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