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塗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三塗ㄙㄢ ㄊㄨˊsān tú①地名。古代指太行、轘轅、崤澠,皆在今河南省境內,為險要之地。《左傳.昭公四年》:「四嶽、三塗、陽城、大室、荊山、中南,九州之險也。」②印度宇宙觀中將眾生存在的世界分成五或六道,即天、人、(阿修羅)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。而將畜生、餓鬼、地獄三種處境悲慘的狀況,稱為「三塗」。三塗是借用中國儒家經典《左傳》「三塗」一詞,表示危險之處,以之翻譯梵語 apāyagati。《賢劫經.卷六》:「消世無益法,滅化三塗厄。」《西遊記.第一二回》:「西域之法,無君臣父子,以三塗六道蒙誘愚蠢。」也稱為「三惡道」。
三塗-辞源3
【三塗】㊀山名。指 太行 轘轅 崤澠三山。在今 河南 嵩縣西南。逸周書 度邑:“我南望過于 三塗。”左傳 昭四年:“四嶽 三塗……九州之險也。”釋文:“三塗,山名,太行 轘轅 崤澠也。”㊁佛教指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詳“三惡趣”。